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博士生林仲桓投身研究半導體薄膜新材料鍺烯,卻在實驗取得重要成果之際,於前年不幸遭遇車禍身亡。指導林生的清華物理系教授唐述中等7位清華師生接手他所留下的實驗數據,耗時一年半完成論文,並以林仲桓為第一作者投稿國際學術期刊Physical Review Materials。這篇全世界首次發現鍺烯成長在銀上的論文即將見刊,公開林仲桓對物理界的貢獻。
預留空位上擺放博士袍服 論文發表會緬懷早逝博士生
清大今(29)日上午在名人堂舉辦「成長在銀表面的單層雙鍺烯相位」論文發表會,並邀請林仲桓的父母與會,見證愛子的成就。發表會還特別留了一個空座位給未能出席的林仲桓,擺放一套博士袍服,來緬懷這位英年早逝的清華學生。林父林母在發表會中多次拭淚,唐述中教授也一度哽咽。
清大校長賀陳弘親自向林父林母致意,送給他們即將出刊的論文試排版留念。賀陳弘說,林仲桓是從學士、碩士至博士都在清華的「三清」學生,在清華園學習生活超過10年歲月,校方對他的猝逝深感惋惜,也為他的成就感到驕傲,「今天聽到仲桓的老師和同學描述仲桓,就像看到活生生的仲桓在眼前,是個相當典型的清華人,他在離畢業僅一吋的距離發生憾事,大家都很不捨。」
林仲桓父親林如山憶起愛子點滴,一度哽咽說不出話。他紅著眼眶說,仲桓高二時迷上物理,高三把清大物理系當成考大學的第一志願,當時他的電腦首頁畫面就是清大的校門,經常回家打開電腦就大聲喊:清華大學我來了!
「今天真的很高興,感謝校長沒有放棄,謝謝教授和他的伙伴同學們努力把他的論文完成,實現他的心願,這是我今年過年前最好的禮物。」林如山說。

由於林仲桓被撞身亡時,隨身攜帶的筆記型電腦被肇事者燒毀,其中分析數據也付之一炬,清華師生們花了許多心血,從林仲桓於國家同步輻射中心的實驗室電腦中還原數據並接續分析研究。當初合作及接手研究者包括唐述中、牟中瑜、鄭弘泰3位清華物理系教授,及陳韋全、陳亭宇等4位碩博士生。
鍺烯這項全新的二維半導體材料物理性質在2009年被提出,卻遲遲沒有物理學家能成功作出成品。林仲桓生前埋首鍺烯研究,嘗試以不同成長溫度、蒸鍍速率、方法,終於成功在銀表面長出鍺烯、形成一層漂亮的蜂巢狀結構,是相當重大的突破。
指導教授唐述中說,鍺烯所具備的自旋極化電子性質,被視為有望取代石墨烯的新材料,未來可用在與磁性有關的電子元件和產品上,應用範圍比石墨烯、矽烯更廣。
對唐述中教授而言,林仲桓也是他教學生涯中非常特別的一位學生。多數學生關心研究津貼薪水及何時能夠畢業、趕快去業界工作,但唐述中說,林仲桓對這些似乎都不在乎,他曾叫仲桓去日本東京大學做半導體表面時間解析的光電子能譜研究,仲桓二話不說就去了,前後還待了近一年。做光電子能譜研究很需要寫程式模擬數據的能力,仲桓就自學,後來成為實驗室裡程式模擬的第一把交椅,「他熱愛研究,也非常享受研究,只按自己的性情去做喜歡的事。」 (相關報導: 「感謝他和我一起追夢」 接續未竟之志 清大博士生遺作論文將登國際期刊 | 更多文章 )
但由於師生的性格大不相同,兩人衝撞也不少。唐述中說,仲桓有非常嚴重的「正確潔癖」,只要「感覺」不對,研究過程不夠完美,心裡就不舒服,不相信能做得出來,堅持反覆確認極微小的細節,常導致研究停滯不前。「每當研究有所突破,我正在高興,仲桓就潑我冷水。」樂觀的唐述中還曾被仲桓氣得怒摔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