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新住民語文校園札根 高市新住民語文競賽登場

旗山區圓富國中參加東南亞歌謠競賽學生,6位中有5位是新住民二代。(圖/高市府教育局提供)

高雄市展現校園扎根學習新住民語文成果,15日在大寮區中山工商舉行111學年度高雄市新住民語文競賽,有171位學生參與說故事與東南亞歌謠競賽,學生換裝各國服裝參賽,熱鬧精彩,有如小小聯合國。 其中,參加說故事競賽的鼓山區中山國小二年級的余亮言同學,父母皆是臺灣人,在新生報到時,媽媽在本土語選修調查表上發現有緬甸語的選項,正好能夠跟緬甸華僑的伯母溝通交流,開心地為他勾選,也讓余亮言學出了興趣,一年級開始學習,學習迄今一年半,已經可以用電話與伯母溝通。高雄市教育局秉持一人選填也協助開課的目標,余亮言成為高雄巿第一位選習緬甸語的學生。透過緬甸語老師用心準備課程,不僅讓他期待上緬甸語課,在疫情停課期間仍主動持續線上學習。在這次的新住民語文競賽,余亮言展現了驚人的學習成果,連評審老師都稱讚。 (相關報導: 29歲女粉看完五月天演唱會「捷運站突昏迷」!搶救2週「家屬忍痛拔管」不治身亡 更多文章

今年有60校、75隊、171人參加新住民語文競賽,熱鬧精彩

此外,旗山區圓富國中參加東南亞歌謠競賽學生,六位中有五位是新住民二代。孩子們練習已久的家鄉歌謠傳遞出對媽媽的依戀、家鄉的情感,參賽的過程中,讓新住民二代的他們,在國中升學壓力求學生涯中,自我認同重新找回自信,每個孩子站上舞臺大聲哼唱,每個文字搭配動人的旋律,都給臺下的評審帶來最難忘的的音樂饗宴。 今年有60校、75隊、171人參加新住民語文競賽,熱鬧精彩;參加對象為高雄市公私立各級學校學生,不限新住民身分,只要對東南亞語文有興趣者皆可以學校為單位報名參加,競賽分為說故事、東南亞歌謠競賽,透過朗朗上口的歌謠,也讓更多學子易於親近學習第二外語。 競賽結束後現場有東南亞文化體驗闖關活動,有越南星星燈創作手作卡片、印尼安克隆演奏體驗、彩繪高棉的微笑 3D 列印面具等體驗實作區,藉由活動參與認識不同文化在樂器或手作上的多元性,加深文化包容與欣賞。 另配合新南向教育政策,教育部在108新課綱中將新住民語納入語文領域,高雄巿自108學年度就有70所國中小共開設91班,111學年度高達165所國中小開設578班新住民語文課程、1,536名學生選修,成長迅速。 活動於下午4時由教育局專委李黛華在中山工商大禮堂頒獎表揚獲勝的學生,圓滿落幕。高雄市教育局用心推動新住民語文學習,鼓勵孩子會說媽媽的話,多一種語言即多一項競爭力,扎根培育新住民二代人才,也讓更多人瞭解不同多元文化的特性,促進不同文化交流與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