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觀點:孟晚舟獲釋,美國遏制中國的難度增大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25日出現大批接機人群,高舉「歡迎孟晚舟回家」、「晚舟終歸航」的標語。(美聯社)

拜登同意釋放孟晚舟,主因還是管控美中關系本身及其面臨的國內窘境但這並不表明中美從此迎來陽光,雙方對抗的本質和態勢沒有改變。

孟晚舟和加拿大兩個被中國拘禁的「間諜」同時獲釋回國,普遍被解讀為美中在做人質外交。盡管白宮新聞秘書堅稱這兩者之間「並無聯系」,但也承認,總統拜登本月在和習近平的通話中提到了兩名加拿大人歸國的重要性。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回應此事時則干脆挑明習拜通話習曾明確就孟晚舟事件做工作,闡明中方立場,要求美方盡快妥善解決。因此,即便拜登沒有對孟案施加具體干預,也難擺脫世人對兩起事件實質是人質交易的看法。

冷戰時代,美蘇之間不少出現你抓我的人,我也抓你的人,然後互相交換的游戲,孟案以此種人質外交的形式解決,在在說明美中對抗如今演變成帶有冷戰性質,雖然拜登本人不願看到兩國跌入「新冷戰」,或者不喜歡用「新冷戰」一詞來形容兩國的對抗關系,可事實就是如此。此次美司法部采取對方不認罪的延期起訴方式和孟晚舟一方達成延期起訴協議(PDA),且不附帶任何經濟處罰,除了從司法的角度考慮該案一旦起訴可能曠日持久外,就美國政府言,來自放回加拿大兩名人質的道義壓力,以及拜登面臨的國內政治困境和管控美中分歧、避免兩國進入軍事衝突的需要促成了這次和中方的交易。

美國準備長期冷戰

近期美英澳組建的三邊安全同盟特別是華盛頓和坎培拉簽署的核潛艦技術轉讓協議,已透露拜登政府將美中的對抗定義為至少長達二、三十年的事情。因為根據報道,澳洲首艘核潛艦的完工最早要在2040年,再形成戰力,時間更久,這說明華盛頓明確意識到,這場美中的新冷戰是一個長期過程,美國無法做到在一個相對短的時間讓中國屈服。

2021年9月25日,被美國政府控告詐欺罪、被加拿大政府拘留的華為財務長孟晚舟返回中國(AP)
2021年9月25日,被美國政府控告詐欺罪、被加拿大政府拘留的華為財務長孟晚舟返回中國(AP)

去年早期,筆者撰文分析北京早把中美對抗當作一場「持久戰」來打,並且為此作出了規劃。中國官媒在談到兩國的圍堵和反圍堵時,也已經用了「持久戰」這個字眼。在北京的規劃中,特朗普四年是美強中弱的四年,北京對特朗普的「突襲」勉強迎戰,但經過四年的較量,到拜登上台,中美進入實力平視階段,也即戰略相持,這個信號是由中國外交主管楊潔篪在3月的阿拉斯加和美方會談中發出的,這一階段大概要持續五到七年,而後當中國完成雙循環的經濟布局,大體補齊芯片等易被美國卡脖子的科技短板,就預示著北京對美戰略反攻階段的到來。此一階段的標志性事件很可能是北京不管用什麼方式迫使台灣臣服,而美國不能相救。至此,中美將完成攻守易位的轉換。這大概是北京對華盛頓的長期作戰計劃。 (相關報導: 風評:拜登習近平開始談合作,台灣利益擺哪 更多文章

不過,在眼下的戰略平視階段,美國的總體實力還是要強過中國很多,美國的經濟、軍事、科技、文化、傳媒、同盟體系和在國際組織的影響力,都要超過中國。就是在北京規劃的戰略反攻階段,美國的實力依然要大過中國。雖如此,中美的實力差距在縮小。另一方面,拜登政府近期在運用美國實力地位的時候,連接出現偏差,尤其在阿富汗撤軍的單方行動和美澳潛艦協議事件與法國的外交糾紛,讓本來打著重建盟友關系旗號的拜登政府的信譽受到重創。此外,拜登也受到國內政治的掣肘,他優先關注的經濟重振和通貨膨脹、大基建計劃、氣候議題以及結束疫情等,有的進展不大,有的尚未推進,有的還有惡化,而這些優先項目,都需要中國的配合才能做好或者完成。拜登政府馬上還要面對債務違約問題,如果本月底國會不能通過提高債務上限,聯邦政府就得關門,這對美國的國家信譽會產生嚴重後果,然而現在看來,共和黨出於黨派利益,很可能會讓債務違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