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市長暨立委選舉白熱化,擬參選人摩拳擦掌地方跑透透,身為衛冕者的市長柯文哲,也開始構思選戰時期,會被拿出來攻擊的「行政中立」問題。今年地方大選投票日為11月24日,依照柯市府現行規劃,在今年6月以前,不會公開參與以「政治」為出發的活動,如候選人的競總成立,近期,柯市府也積極號召2014年為了幫柯P選舉而成立的「旱草聯盟」,要在市府外組競選團,競選總幹事選任及競選辦公室租賃也在規劃中,預計將形成「市政」與「選舉」兩套分開的團隊,內以議題出發,外有選舉團隊跑選舉行程,進逼對手。
柯文哲經費想壓在3000萬內 蔡璧如都覺得不可能
大選近在眼前,各路人馬湧出,柯文哲市府團隊也在構思要打一場什麼樣的選戰,相較於2014年以「改變」作主軸,2018的選舉口號,柯文哲已拍板定調為「進步價值,光榮城市」,而相較於上次的小額募款,本次計畫不公開對外募款,且柯文哲已私下表示,要將競選總經費壓在2000-3000萬元,不過,據了解,就連蔡壁如聽聞這筆金額,都笑言太低,「不太可能」,但目前市府扔尊重市長的想法,也尚無募款計畫。

在選舉行程部分,2016年包含總統的九合一選舉中,柯文哲身為媒體寵兒,許多候選人爭相邀約站台,達到聯合競選的選票極大化目地,但柯文哲對外將話講太快太滿,喊出的「四不原則:不錄音、不錄影、不站台、不掃街」,讓幕僚的後續安排,多了很多限制與麻煩,幕僚動腦讓「站台」變成「坐台對談」、「掃街」變成「市政考察」,雖遭貲議,仍安然度過。
6月以前 不會公開參加政治行程
在這次選舉中,柯市府規劃,在今年6月以前,不會公開參加任何明顯以「政治」為名義的行程,如候選人的競選總部成立。然而,據現在的情況來看,柯文哲曾最高紀錄一天有18個大小不同的行程,每天少說有5個,許多為「不公開」,也確有政治競選相關行程,相關人士坦言,很難不跑到政治性的行程,但至少開放給媒體拍攝的場合不能有政治性,像是若前往公廟尾牙,恰巧有候選人在發文宣品,市府會定調主軸在「尾牙」,在無法避免其政治性的情況下,府內也做好模糊空間會遭批的心理準備,甚至適度地「視而不見」。
邱昱凱頻繁進出市府 與蔡壁如討論
此外,2014年以協助柯文哲選舉成立的「旱草聯盟」,現多前往台北藝術大學任職,包含北藝大校長陳愷璜、北藝大執行長邱顯洵,以及日前才從市長室離職,現到北藝大任職主秘的王寶萱,而雖因喬兵役事件離開北市府的邱昱凱,現依舊頻繁進出市府,就選舉有關事項與蔡壁如討論。

此外,容易遭外界詬病的,以市政資源跑選舉,高層現規劃要籌備兩套人馬,除原先在行政體系內的「市政人馬」負責議題拋出,如財政局長陳志銘日前拋「高雄地方債高」、「桃園招商成績墊底」等議題,很得柯文哲歡心,認為有「戰力」,另,也要一套「選舉人馬」,專門負責競總成立、選舉拜票等選務,此外,為避免不必要麻煩,將另為柯文哲準備選舉專用車,取代市長職務配備坐車,在跑選舉行程時,要更換坐車,同時另配選舉發言人及隨行,避免落入行政不中立口實。

蔡壁如坐鎮 掌握市長行程最後篩選權
至於蔡壁如日前離開「市長辦公室」主任職位,經了解,蔡現在的座位與工作內容並沒有不同,依舊掌握市長最重要的行程最後篩選權,也列管每日晨會討論內容,不過,未來將逐步退出重要市政的參與討論,包括2018年非議議題排行最前頭的「大巨蛋案」。 (相關報導: 亮眼競選總幹事「徵才」!柯文哲鎖定政壇大咖宋楚瑜、謝長廷 | 更多文章 )
人事處考訓科科長陳怡伶受訪時表示,依照現行《公務人員任用法》第26-1條,選前一個月,競選連任的首長不得退離或任用人員,是為避免大量安插人員。陳怡伶也表示,規範政務官的《政務人員法》現仍在草案階段,沒有上路,政務官雖不受《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規範,但仍會要求比照該法的精神,在登記為公職競選人後,必須要請假,才能從事競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