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談到黑人奴隸制度,大家定當聯想到皮鞭,奴隸要不是臣服於皮鞭之下,就是不服奴隸主淫威揭竿起義,但種植園內的黑奴人數往往是白人 10 倍有多,難道單靠鞭子便足以管束黑奴嗎?歷史學家 Christer Petley 最新著作分析英屬牙買加的案例,指出奴隸制殘酷之處其實在於軟硬兼施,以複雜的階級等第,促使奴隸間互相競爭、服膺於制度之下,以致嘗試掙脫枷鎖的黑奴寥寥無幾。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歷史系教授 Christer Petley 上月出版的新書 White Fury: A Jamaican Slaveholder and the Age of Revolution 指出,18 世紀中期,大英帝國旗下最珍貴殖民地盡在加勒比,牙買加的大型甘蔗種植園,更可謂日不落帝國的連城之璧。
英屬牙買加的法例賦予奴隸主權力,可隨意對奴隸施以暴力,皮鞭雖則殘忍,但在眾多刑具中已是較為人道,更兇殘的手段還有截肢、毀容、烙刑等等,反叛的奴隸甚至會被折磨至死,手段之殘暴,可算是人類史上最聳人聽聞。
然而,依靠暴力和嚴刑,就算管束得了奴隸,也不可能從他們身上榨取更多勞動力,刺激不了種植園產量。因此,即使是最殘暴的奴隸主,亦不得不把種植園當成獨立王國管理,建立一套有系統的人事管理制度,軟硬兼施,威迫之餘還有利誘,方能在奴隸身上榨取最大勞動力。
挑撥離間 分而治之
在英屬加勒比殖民地,黑奴數目都遠超乎白人。牙買加的奴隸與白人比例為 10:1,部分大型種植園的比例甚至達到 100:1。要奴隸不團結起來反抗,白人奴隸主會把他們分而治之。

1804 年,數個牙買加大型甘蔗種植園的園主分別提及,在一般政策下,「種植園內的黑人奴隸都來自不同國度,以便他們之間互相制衡,好讓(爆發叛亂時)有最少 2/3 黑奴與白人站在同一陣線」。這套理論假設了,來自個別非洲國度的黑奴群起叛亂,亦絕不會得到其他地區的黑奴聲援,他們反而會站在白人奴隸主一邊,以忠誠博取獎勵。
賦予個別奴隸特權,同樣有助離間奴隸間的關係。根據記載,不少白人奴隸主都會在種植園內,建立複雜的等級制度,培訓個別奴隸為熟手技工,譬如煮糖工人、鐵匠、木匠、銅匠、泥瓦匠和奴隸監工(Slave driver)。這些擁有專職的奴隸,在奴隸群體中位處階級最頂層,相比起種植園內的普通奴隸而言,他們的物質生活較充裕,普遍都較為長壽。
其中最重要的工種可算是監工,他們通常會被委以重任,監督其他奴隸的紀律和工作,在種植園管理中擔當重要角色,有時甚至是奴隸與白人之間的談判中介,成為制度中生存機會最大的奴隸。 (相關報導: 為了蓋3000公里的萬里長城而奴役30萬人民…原來中國古代數學,竟建立在奴隸制度上 | 更多文章 )
這些奴隸處於階級頂層,擁有較佳膳食、衣著、住宿,個別還可能獲賜予完整的姓名。在甘蔗種植園名單中,白人經理通常只賦予奴隸名字,譬如 Nancys、Marys、Sallys、Toms、Joes、Hectors,以便管理。在 1813 至 14 年間,一個牙買加的甘蔗園紀錄中,有一位名叫 Emanuel 的奴隸,例外被賜予完整姓名 James Reid,皆因他在園主的批准下,接受聖公會牧師施洗,獲賜予基督徒姓氏和名字,這樣的例子在園內屈指可數,令他顯得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