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短視頻社交媒體TikTok的首席執行官周受資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遭兩黨議員嚴厲質詢5.5小時,看到那些要禁TikToK的理由,是讓人啞然搖頭,那些理直氣壯要禁TikToK者,大概都未想到這些理由其實不少是「自打嘴巴」吧。
損害心理健康、散播假消息、影響國安?
從美國國會議員們到行政部門提出對TikToK的批評、質疑、乃至要禁止的理由不少,幾個最重要又主要的理由:從讓孩子上癮、「損害青少年心理健康」、到散播假消息、不認同美國價值、再到最嚴重的間諜洩密、影響國家安全不等。一名國會議員就直接對周守資說「我們不相信TikTok會接受美國價值觀」。
簡單的綜合議員們對TikTok的「描繪」就是:搜集數位資料與散播假消息而造成對國家安全的威脅、侵犯人們的隱私、損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並導致一些年輕人死亡。來看看這些禁TikTok的理由到底有多大的道理。
先談最簡單的:散播假消息(或是說對用戶洗腦)。用這個理由來禁TikTok,確實有「違和感」。雖然TikTok上也有各種「宣揚理念、訊息」的內容,但其大宗就是各種娛樂短視頻;或許有些人會提到2020年總統大選時,有人就用此傳播不利川普的訊息。但如果這個理由成立,那臉書呢?IG呢?推特呢?有那個社交媒體甚至媒體,沒有出現過錯誤訊息,或是有人利用其傳播「或真或假」的訊息?難道全部都禁了?
消除假消息,要更開放更多元
再正本清源看,面對海量又真假難分的各種訊息,因應之道,絕對不是圍堵、查封、禁絕,而是更開放、讓各方辯駁消息的真偽、讓更多元的各種消息流動,簡單講就是言論市場更開放、更自由。過去民主自由的國家其實就是以開放社會、言論自由來面對、因應,而且顯然是成功的,未來還是可以。一旦落入要祭出禁令、取締時,代表的其實就是對自己體制失去信心,只能用自己原本指責對手的方式(緊縮言論自由)面對。
「洗腦說」在一個開放社會中更屬無稽─封閉極權社會可以搞洗腦,開放社會如何洗腦?如果更多人接納某種想法,那是此思維在思想市場競爭中勝出;如果要靠政府決定那些思想、平台要禁止、退出,以避免對民眾「洗腦」,其實就是「回歸專制」,而且完全不信任民眾的判斷。
最最最糟糕的應對方式,當然就是「嚴格禁止、取締假消息」;表面上一聽,所有人都贊成禁止且取締散播假消息,但問題是:誰負責斷定消息真假、同時又是誰來執行禁令?大部份時候,定義消息真假者時常是政府,去執行禁止、取締的更是政府的「職責」,其中就有極大的道德風險空間。
政府及其官員對所有批評、揭露不法弊端的報導、訊息,其反應就如「巴夫諾夫的狗」一樣,一定是否認、否認再否認;如果授以「禁止、取締假消息」的權利,那就是給政府一根合法、專打反對者與批評者的大棍,這些「假消息」(當然都是負面)都不再見天日,而且寒蟬效應隨之而來。 (相關報導: 「連TikTok都無法在美營運,那還有誰行?」《華郵》:白宮封殺令恐怕會讓中國得利 | 更多文章 )
相信政府裁決假消息?美國政府否認水門案上百次,結果?
美國的「水門案」是全球新聞界百年來的經典案例,記者與媒體鍥而不捨終而揭露尼克森政府的不法,讓一位美國總統為此下台。別忘了,華郵報導追真相期間,白宮至少否認他們的新聞上百次,還要不給其集團旗下電台執照延續;台灣扁政府也曾為國安密帳新聞搜查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