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龍鷹台海鬥 美艦泊台中國就武統?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美聯社)

《二○一八年美國國防授權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NDAA)經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簽署通過,其中涉高度敏感的「美台軍艦互泊」條款 ,在修法過程中不斷被淡化,卻仍然挺進。在這一鬆一緊或去或留之間,恰恰是觀察台灣亞太角色及台美中關係變化的關鍵時刻。

國會愈見關切涉台國防議題

前駐美代表沈呂巡上周參與立委許毓仁舉辦的論壇時分析,美台軍艦互泊條款被淡化,是因美國參議院本來提案允許美軍艦「例行性停靠台港口」,並允許美接受台軍艦停泊夏威夷、關島;眾議院卻退一步通過行政部門應就美台軍艦互停「提出報告」。

但最後兩院協商版本卻變成不具強制力的「國會意見」(Sense of Congress),僅要求行政部門考慮(consider)美台軍艦互泊可行性。即使如此,回顧近年通過的NDAA可發現,從二○一三年的NDAA開始,涉台條文逐漸增多,如該年以國會意見要求行政部門應據《台灣關係法》考量對台出售F16C/D戰機。一四年國會通過的一五年NDAA涉台條文更多元,該年要求美國防部長諮詢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就台灣自衛能力提出報告,並以國會意見,首次表達應給予台灣機會參與多邊人道主義援助和救災,如太平洋天使行動及環太平洋軍演。一六年度的NDAA即便最終僅通過授權美國防部可將台灣納入「南海倡議」的援助與訓練,但修法過程,參、眾兩院友台提案眾多,除了強調美國應加強提供台灣軍事援助,也包括邀台參加美軍紅旗演習,並允許台美高階軍事官員互訪。一七年度實施中的NDAA,則以「國會意見」要求國防部長擬定計畫,促進台美將級軍官及助理國防部長以上職級文官互訪。此前,類似提案至少三次被刪除。最新這一分NDAA則是再加碼,除了未刪除台美軍艦互泊,並以「國會意見」要求邀台參加多國參與的紅旗演習。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專長國防議題的揭仲也指出,明年NDAA具體要求美防長應就台提出的防禦軍資需求信函,與國務卿協商後,提交報告給國會;國防部須協調國務院每半年向國會簡報台灣面臨的安全挑戰、美台軍事合作情形,包括台灣提出軍資需求的情況等,「或許會發揮實質影響力」。對此,台灣涉美官員分析,NDAA涉台條文轉變,除了受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提出「重返亞洲」政策影響,更重要的是,凸顯美國國會對「中國崛起」的正視與憂慮,「頗有拉台灣進來與中國抗衡的味道,台灣在亞太局勢中的重要性也逐步上升。」這位官員指出,不僅是針對台灣,NDAA在亞太其他國家如日韓、東南亞等國家也有更多著墨,皆凸顯NDAA背後的地緣政治思考。 (相關報導: 葉耀元專欄:請不要對美國《國防授權法案》太高興 更多文章

行政部門有意見,互泊條款被稀釋

其實美國參院本已在○九年通過一○年NDAA中,要求白宮就台灣空軍軍力向國會提出評估報告,並據此提出美對台五年軍援計畫,最後卻被刪除,外界咸認是因○九年十一月適逢歐巴馬首次訪問中國,因此協調國會刪去敏感內容。相較之下,近年來美政府對台軍事合作部分不再鐵板一塊,顯見美中情勢已有不同,進而也影響了台美關係。不過,台美關係表象雖有改變,但台美中三角互動離質變恐怕還有不小差距。如揭仲強調,台美軍艦互泊之所以被「稀釋」,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來自於美行政部門反對。他舉例,○九年莫拉克風災,美國兩棲船塢運輸艦丹佛號(USS Denver)大可藉救災名義泊靠台港口,但丹佛號還是僅停在台灣外海,再讓直升機飛台救災,而且不准直升機在台灣過夜,「就足見美對軍艦泊台小心翼翼的態度。」揭仲解釋,這是因中方很可能認為美軍艦一旦泊靠台灣,就違反美中建交時,美對台「撤軍」承諾,「不可小覷其足以撼動台美中三邊現況。」揭仲還說,這也可能代表中國對美國會遊說力道、影響力漸增,「從美眾院已折衷通過提交報告,影響已大幅降低,卻還是被打槍可見一斑。」沈呂巡也提醒:「外交部對美國會的工作,是不是發生什麼問題?」另外,川普簽署NDAA後,針對台美軍艦互泊等案發布聲明表示,會運用總統做為三軍統帥及外交事務唯一代表所獨有的憲法權力處理這些條款。揭仲分析,這是川普刻意喊話給中國聽的,表達主動權仍在他手上,也不排除未來將台灣當作中美關係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