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股票到底能不能買,光看股價還不夠,我們必須學會觀察「成交量」!透過股票市場整體的成交量,我們便能看出市場動能的強弱。一檔股票如果成交量高,也代表這支股票受到市場關注度高,更容易有上漲的空間。
成交量指的是買賣成立的股票數量
「成交量」指的是,在證券交易所買賣成立的股票數量,也叫作買賣量。
比如說,市場上有人下單以 500 日圓要賣某支股票 1000 股,另外也有人下單以 500 日圓要買某支股票 1000 股,這筆交易就會成交,成交量就是 1000 股。
簡單來說,想賣的人和想賣的人下單的股票數量相同,價格也相同。
當想賣的人和想買的人的期望一致時,股價就會敲定,這時買賣成立的股票數量就是成交量(買賣量) 。
其次,成交量乘以買賣單價就是買賣金額。
成交量增加表示市場整體活絡
一般來說,成交量(買賣量)是指股票市場整體買賣成立的股票數量。
同樣的說法也可以用在個股交易,個別股票買賣成立的股票數量,也是稱作成交量(買賣量)。
當股票市場整體交易的股票數量增加,成交量(買賣量)就會增加。成交量增加,就代表「市場動能」強勁,暗示未來整體市場行情看好。
反之,交易的股票數量減少,成交量(買賣量)縮水,就代表「市場動能」轉弱,暗示未來整體市場行情前景不明。
當股票市場交易活絡時,就代表想買的人比想賣的人還多。
所以那些「更想買的人」的資金就會不斷流入股票市場。股票市場因為這些「更想買的人」的資金流入,交易更加熱絡,成交量也不斷增加。
接著,想賣的人也會不斷提高價格,股票市場的行情就會被往上推,這就是「市場動能」,也是推動股票市場的原動力。

各種因素交雜,形成股價
一般來說,股價的形成是由各種狀況和條件微妙夾雜互相影響的結果。比如說,外匯或利息的動向、景氣循環,或者國內外的政治經濟情勢,社會情勢等,都會對整體股票市場造成很大影響。
此外,包括個別公司的業績、設備投資、研究開發的計劃、合併、收購(M&A)、業務合作等,則是會對個別公司的股價造成很大影響的因素。
成交量是顯示投資人關注度的氣壓計
股價的形成,是將市場和個股的各種狀況與條件交織在一起,最後反映在股價上。同時,投資人的樂觀、消極、預期、樂觀、觀望、悲觀等情緒的起伏,也會對股價造成影響。
比如說,當股價開始上漲,投資人會變得積極、樂觀,想賣股票的人會越來越多。
在這種股價跌不下來的狀態,投資人會覺得「不會下跌的行情最強勢」,所以買的人越來越多,一棒接一棒,成交量就會出現急漲。
反過來說,當股價開始下跌,投資人變得消極又悲觀,想賣的人會越來越多。當股價一直上不去,投資人就會轉為觀望、失望,當賣的人一棒接一棒,成交量也會急速增加。
換句話說,想買和想賣這兩種完全相反的投資人心理,都會對股價形成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當股價上漲到某個程度時,覺得市場過熱,居高思危的投資人就會增加,有時候甚至會突然暴跌。相反的,當股票一直被拋售,直到大家都確認是底部時,想賣的投資人就會減少,股價會突然轉為上漲。
像這樣,無論股價轉升或轉跌,背後推波助瀾的通常都是投資人的微妙的心理狀態。
換句話說,投資人的心理狀態的變化,就成了股價的「氣勢」。而氣勢可以用成交量(交易量)的圖表,透過視覺來確認。
簡言之,成交量可以說是表示投資人關注度的氣壓計。

作者介紹|池田洋子
1987年從武藏野女子大學(現在的武藏野大學)畢業後,進入三洋證券工作。在分公司營業部負責零售業務。歷經店內主任、主任等職務後於1995年11月離職。離職後,她靠著投資股票,不僅二十幾歲就賺到頭期款買下公寓,還在三十幾歲時換了房子。
擁有多張證照,包括證券外務員1種、資產規劃師2級、理財規劃顧問(AFP)。現在是日本證券業協會登記的金融證券顧問、一般社團法人金融知識研究協會代表理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樂金文化《買進下一支漲不停的股票:第一次進股市就該懂的技術分析》(原標題:想找進場時機,為何必須看「成交量」?一眼就能看出股市現在旺不旺!) (相關報導: 年薪千萬不會理財也無法財富自由、提早退休!過來人曝3個最重要金錢觀,現在知道還不遲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焦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