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德薩是烏克蘭的第三大城市,最大的商港,現在面臨俄羅斯軍隊的威脅。
如果俄軍拿下奧德薩,將被視作普京「特別軍事行動」的一個重要勝利。
而且,奧德薩在俄羅斯的文化和歷史上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這座位於烏克蘭東南的黑海港口城市人口超過100萬,是多民族聚居地,也是重要的旅遊和交通樞紐。
有人將其成為「黑海的珍珠」,可能是因為那裏的歷史建築更接近地中海風格,而不是俄羅斯風格,同時也受法國和意大利風格的影響。

觀察家說,奧德薩是個和基輔以及烏克蘭其他城市很不一樣的地方。確實,奧德薩有深深的俄羅斯「根」。
葉卡捷琳娜大帝在19世紀頒布法令創建了奧德薩,當時那裏是俄羅斯帝國的第二大城市。
歷史上,奧德薩也是個飽經戰火的地方。

革命「發源地」
1905年,奧德薩發生工人起義,起義工人得到了俄羅斯戰艦「波坦金號」上水手的支持。數百城市平民死於那場暴亂。
「波坦金號」戰艦和俄羅斯海軍的許多其他戰艦一樣,船員反對貴族軍官階層的革命情緒高漲。
1905年6月「波坦金號」上船員嘩變的起因是伙食爭議。嘩變水手希望支持其他軍艦上的水手和整個工人階級,希望發起革命推翻沙皇尼古拉二世。

「波坦金號」水手嘩變激怒了艦長,他下令處決了30名水兵,最後導致暴力對抗,嘩變水手控制了軍艦,艦長被處死。
「波坦金號」駛向奧德薩港口。奧德薩當時正爆發公眾抗議和工人罷工。嘩變水手希望停靠在奧德薩,再把「革命」向俄羅斯大陸推廣。
很快,水手得到了奧德薩市民的支持,他們組織了抗議。
但是消息傳到沙皇尼古拉二世那裏後,沙皇下令鎮壓反叛。俄羅斯軍隊進入奧德薩港口,包圍了抗議人群並開始無區別地射殺。
約一千奧德薩居民被軍隊開槍打死,橫屍街頭。

後來,俄羅斯著名的電影藝術家謝爾蓋·愛森斯坦(Sergei M. Eisenstein)在1925年拍攝了著名的影片「波坦金號」,使其成為廣為人知的歷史事件。
影片當中有大批奧德薩民眾在老城和黑海港區中間的石頭台階上被射殺的場面。
後來那個著名的石階就被人們稱為「波坦金台階」。但事實上1905年發生的屠殺並非發生在那裏,而是在附近的街道上。
「英雄城市」
1941年奧德薩發生了另外一場血腥戰鬥,當時羅馬尼亞軍隊和德國軍隊襲擊了那裏。城市的守衛者堅持抵抗了73天,約4-6萬蘇聯軍人死於那場戰鬥。
後來奧德薩得到了蘇聯「英雄城市」的稱號。
在二戰中的城市保衛戰大部分在地下工事中進行,因為挖石灰石在奧德薩留下了許多地下洞穴。
據估計奧德薩的地下通道長度達到2500公里,蘇軍士兵利用地下工事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在奧德薩戰役後,奧德薩被軸心國軍隊佔領。在後來被稱為「奧德薩屠殺」的鎮壓中,約25000名居民被殺,超過35000人被驅逐。
在上世紀40年代之前,奧德薩有大量猶太人口。但在戰爭期間許多猶太人被遣送到了死亡集中營。
後來,俄羅斯人成了奧德薩的最大族群。 (相關報導: 拜登「中國政策」有何重點?華府如何打贏美中「世紀競爭」?《外交政策》重磅專文解析 | 更多文章 )
現在奧德薩有不同民族的居民,包括阿爾巴尼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克里米亞韃靼,保加利亞,喬治亞,希臘,猶太,波蘭,羅馬尼亞,土耳其等眾多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