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屆「國家文藝獎」5日公布得獎名單,包括知名音樂創作者林強、創辦「田中央工作群」的建築師黃聲遠,和作曲家金希文等人皆名列其中。得獎者除可獲頒獎座,還能得到獎金100萬元。
「國家文藝獎」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辦理,2015年後調整為兩年舉辦一次。今年國家文藝獎經80位以上提名及評審委員參與討論,最後勝出的得主有詩人李魁賢、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作曲家金希文、編舞家姚淑芬、劇作家陳勝國、建築師黃聲遠、電影音樂創作者林強。
林強—創作融入電子樂及東方傳統元素
林強近年以電子樂深受樂迷喜愛,他的創作軌跡不僅包含知名導演,也積極與新生代導演、跨領域藝術家合作。評審認為其電影音樂融入電子樂及東方傳統元素,透過音樂勾勒電影情境,塑造完美的感知體驗。

黃聲遠—尋求人和土地最自在的關係
建築師黃聲遠創辦「田中央工作群」,評審認為他以一種「生活」的工作基調,在宜蘭耕耘、創作,以友善的環境思考、超越建築專業本身的侷限,尋求人和土地最自在的相處關係,體現出「建築是在地社會實踐」的理想典範,將公共性延伸成友善的流動網絡。

金希文—作品嚴謹且融入台灣元素
而作曲家金希文不僅活躍於國內樂界,也在國際藝壇佔有一席之地。評審認為他的作品融入台灣元素與意象,音樂內容的邏輯敘述、作曲構思的嚴謹度,足徵為台灣代表性的音樂創作者。

姚淑芬—女性視角出發 舞蹈風格多元
評審讚揚姚淑芬以女性細膩的觀察視角、豐富的肢體語彙,營造幻化的舞蹈意象。其舞作關懷社會議題,堪稱近年跨域跨界風潮的重要人物,並積極與國際連結,打造舞蹈創作平台,建構年輕創作者交流、發表、展演的機會。

李魁賢—關心時代 堅守批判
詩人李魁賢耕耘文學一甲子,秉持「生在怎樣的時代,寫怎樣的詩」的觀點,以敏銳觸覺觀察世界事物,關心時代的形相也堅守批判的立場,主張詩作是詩人經驗的投射、對世界事物的觀察體驗。他的評論、翻譯文學,質量也相當豐碩,對台灣文壇影響深遠,評審說他是具有本土性與世界觀的重要作家。 (相關報導: 轉幕後10多年,林強:不會再出來唱歌了…最喜歡電子音樂,而「這種」配樂肯定不做 | 更多文章 )

撒古流・巴瓦瓦隆—作品悠遊於族群過往 穿梭於傳統與當代
來自部落的撒古流・巴瓦瓦隆,被評審認為是創作與原運兼具的指標藝術家。他透過書寫、思考及創作進行全方位的藝術社會實踐,從文化踏查到教育推廣,創立部落學校,展現文化自覺。其創作穿梭傳統與當代,悠遊於族群過往的藝術與圖像,展現多重藝術能力與對當代社會的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