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特色表演「漫才」能操縱市場?今年的冠軍把玉米穀片編成笑話,意外造成銷售爆量

一旦在M1漫才大賽中獲勝,根據上屆冠軍「霜降り明星」的經驗,他們成為7檔節目的固定班底,獲得2檔冠名節目、主持2檔廣播節目,代言11支廣告,接受36本雜誌採訪,一年內共參加了450個節目演出,可謂一舉成名天下知。(圖/おたくま経済新聞)

每到年底,日本似乎就不想讓人離開電視機,因為有太多歡樂又精彩的特別節目等著你,其中一檔必看的比賽就是「M-1漫才大賽」(M-1 グランプリ)了。對於觀眾而言,是可以汲取到日本豪邁而精準的搞笑文化與說話藝術,對於參賽者來說,則能期待一次一鳴驚人的奇蹟與綻放,哪怕過去積累了十年磨劍的苦澀,只要站上頂峰,就能享名利雙收。

1 M-1漫才大賽的電視轉播。(圖/想想論壇)
M-1漫才大賽的電視轉播。(圖/想想論壇)

所謂的「漫才」(まんざい)是一種日本的說話表演形式,前身是起源於西元八世紀平安時期的傳統藝能「萬歲」(まんざい),是在日本新年之際,由兩人為一組,造訪家家戶戶,說吉祥話並表演歌舞,也會添上有趣元素討個好彩頭的演出,根據各個地區,發展出不同形式。取得「萬歲」的養分,該表演形式於日本關西地區漸漸成形,1933年,據點位於大阪的吉本興業將之稱為「漫才」,開啟了新的分野

漫才通常由兩人組合進行表演(有時也會有三人),一人負責「裝傻」(ボケ),另一人負責「吐槽」(ツッコミ),兩人中間會豎立一座直立式麥克風,透過對話訴說一段充滿笑點的有趣故事,呼吸、節奏全都仰仗彼此間的默契展現。對話的主題可大可小,能貼近時事、展現對生活的觀察,亦能妄想到天馬行空,根據組合風格不同,既可藉由雙關語、諧音詞,也能配合節奏歌藝,大玩文字遊戲。和平常大家對日本人的溫良恭儉讓形象相異,漫才的精髓與動力來自於一種「怒氣」,一方因為忍不住另一方的傻勁與笨拙,於是吐槽、質疑、責罵或說教,但另一方也可以反駁、辯論、甚至無視對方做自己,既不是真的吵架,卻也是精彩的唇槍舌戰,可以你來我往,也能毫無交集,無論衝突與否都能在點與點之間,創造有趣的對話情境,因此吸引人們投入,也吸引人們關注。

漫才師平常會在劇場表演,有名氣的能出現在綜藝節目,大家都在不同平台各自努力耕耘,「M-1漫才大賽」則是他們的最高殿堂。「M-1漫才大賽」始於2001年,是諧星暨知名主持人島田紳助(現已引退)所策劃,島田曾經經歷過8年的漫才表演生涯,雖然後來重心移至主持工作,但始終心繫漫才界,和搞笑界大老的松本人志在節目中對談時,提到了「想辦一場決定哪個傢伙最有趣的比賽」,後來逐漸成形,最後實現為 M-1漫才大賽。

M-1漫才大賽一路舉辦至2010年,曾一度停辦,於2015年再重新復活,參加資格從資歷十年以下的漫才組合提高至十五年以下,評審與比賽方式也經過調整。第十五屆的2019年共有5,040組報名者,為史上最多,2019年8月1日開始在東京、大阪等日本全國8座城市進行預賽,無分專業、業餘,無論輩份,也非單一經紀公司所壟斷,只要繳交參賽費2,000日圓便可參賽,甚至連傑尼斯事務所都有人上門挑戰,由四人組合的「4U.」(ふぉ〜ゆ〜)中的「2U」成員福田悠太、辰巳雄大出戰(最後於三回戰惜敗),一度造成話題。 (相關報導: 調侃鄭南榕惹議 博恩道歉了:原先覺得不用為一張截圖澄清,但現在明白了… 更多文章

參賽者需歷經一回戰、二回戰、三回戰、半準決賽一路過關斬將,預留一組名額留給「敗部復活」,最後共計十組人出戰2019年12月22日的總決賽。一路過關斬將的出賽組,實力毋庸置疑,敗部復活組也經常創造出奇蹟,如2007年第七回三明治人(サンドウィッチマン)與2015年第十一回的Trendy Angel(トレンディエンジェル),都在最後奪得優勝。

2 第十五屆M-1漫才大賽的冠軍「Milk Boy」。(圖/想想論壇)
第十五屆M-1漫才大賽的冠軍「Milk Boy」。(圖/想想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