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學士游擊隊席捲阿富汗全境之後,早在8月19日就宣佈了「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的國名,這也代表神學士的「復國悲願」終於實現。不過神學士政府的33位領導人名單卻拖到9月7日才終於宣佈,其中擔任臨時總理的阿胡恩德最受各界矚目。因為神學士內部有派系傾軋、外有西方各國的敵視與抵制,加上反抗勢力與ISIS-K的蠢蠢欲動。阿胡恩德將與誰結盟、與誰為敵,在他領導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又能存在多久,無不牽動著阿國人民的福祉以及中亞的地緣政治大棋局。
其實阿胡恩德(Mullah Hasan Akhund)並非神學士的最高領導人。眾所周知,神學士的創始人是歐瑪爾(Mohammad Omar),他也是20年前「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當年神學士政府的國號)的最高領導人。神學士當年在美軍的閃電攻勢之下迅速垮台,歐瑪爾與一票神學士高層逃往巴基斯坦東山再起、徐圖反抗。不過歐瑪爾2013年4月在巴基斯坦病逝,二代領導人曼蘇爾(Akhtar Mohammad Mansour)2016年又遭美軍無人機擊斃,阿胡恩札達(Mullah Haibatullah Akhundzada)遂成為第三代領導人。


在美軍急忙撤退、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迅速垮台後,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雖然「復國成功」,但阿胡恩札達至今尚未公開現身,阿胡恩德則獲選擔任看守內閣的臨時總理。對阿富汗新政府的領導人名單,《經濟學人》的評語是「新神學士跟舊神學士看起來沒什麼兩樣」。不過「阿胡恩德是誰」,仍是國際媒體忙著探聽的熱門問題。
賓州大學的歷史教授與伊斯蘭專家阿里‧奧洛米(Ali Olomi)表示,阿胡恩德在神學士中是一個充滿魅力卻又相對神秘的人物。阿胡恩德雖然沒有擔任過神學士的最高領導人,但他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神學士創始之初就已經加入,不過阿胡恩德並非戰將型的人物,毋寧更像一位宗教領袖。他不曾參與上個世紀80年代對抗蘇聯的聖戰,不過他是神學士創始人歐瑪爾的心腹與老搭檔,跟現任最高領導人阿胡恩札達也關係密切。
阿胡恩德20年來一直都是神學士最高領導會議(Rehbari Shura)的領導人,在20年前的神學士政府垮台前,他則是阿富汗的外交部長與副總理。路透指出,阿胡恩德在神學士成員中聲望甚高,由於他65歲的高齡(歐盟也有他已76歲的說法),在神學士高層中恐怕也是年紀最長的領導人。作為一個來自坎達哈的普什圖族人,路透認為阿胡恩德的出線對神學士核心成員也算有個交代。


美聯社稱,阿胡恩德最著名的事跡,其實不是擔任高官,而是策劃了2001年的炸毀巴米揚大佛。奧洛米指出,歐瑪爾最初其實無意破壞大佛,但阿胡恩德對聯合國有錢修理大佛、沒錢提供阿富汗人道援助非常憤怒,因此當歐瑪爾諮詢最高領導會議,阿胡恩德依舊下令開炸。毀掉了這個至少可回溯到6世紀的世界性遺產。
奧洛米說,阿胡恩德過去曾擔任奧瑪爾的副手,最近20年則是神學士成員的精神領袖,他也為對抗美國提供意識形態上的理據。不過神學士內部可分為兩個派系,一支是軍事將領,另一支則是宗教精英。阿胡恩德當然跟宗教精英走的比較近,但巴拉達爾(Abdul Ghani Baradar)出任副總理與極端組織「哈卡尼網絡」(Haqqani network)互不對盤,這也是對阿胡恩德能否團結神學士的最大考驗。

奧洛米指出,包括女性權利、國際合作、赦免前政府官員等議題,巴拉達爾雖然都主張寬容和解,但這與「哈卡尼網絡」的激進意識形態背道而馳,神學士內部的權力鬥爭風雨欲來,雙方對於如何處置潘傑希爾山谷的反抗軍也有不同看法。奧洛米與許多國際媒體都認為,阿胡恩德可能是雙方妥協之下的人選,加上神學士一再推遲宣布政府官員名單,這意味著神學士內部恐怕存在不小的分歧。不過阿胡恩德原本就是一名保守的宗教學者,奧洛米分析,由他出任總理依舊會讓神學士近來營造的寬容形象破功。 (相關報導: 阿富汗新政權》神學士組成「看守政府」,FBI懸賞的恐怖分子當上內政部長 | 更多文章 )
由於阿胡恩德支持限制女權、反對婦女接受教育、否定少數民族與異教者的公民權、強制實行性別隔離、嚴格實施服裝限制。奧洛米認為,讓阿胡恩德掌權,恐怕意味著昔日神學士的保守作法很快就會回歸阿富汗。像是阿富汗這幾天適逢學校開學,神學士已經下令女大生穿著黑色的長罩袍(Abaya)。其實長罩袍並非阿富汗女性的穿著,而是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常見的著裝風格。奧洛米認為,這或許意味著神學士想將阿富汗拉進更廣泛的伊斯蘭運動中,並向上述伊斯蘭國家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