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Google, Facebook線上開課,14歲男孩靠自學搞定矽谷大學課程!

找對了學習資源、用對了學習方法,學習就是一件會令人上癮的事。圖非當事人。(圖/Pixabay)

比爾蓋茨曾於2010年在Techonomy的技術大會上說過:「在未來五年內,網路將成為最主要的教育平台。」在2016年的今天,這個預言似乎成真了,使用網路資源、線上課程平台來學習早已是常態。

台灣人最熟悉的線上課程平台不外乎Coursera, edX, Khan Academy, Udemy。Cousera, edX把實體大學內的課程搬到線上、搭配小考、作業;Khan Academy的課程則主要為K12學生設計;Udemy課程內容多元不侷限於大學學科,開課老師也沒有資格限制。

而如果你有在用網路資源學習程式設計,那你一定對Udacity(註)不陌生。Udacity號稱矽谷大學,初期比較多程式設計理論課程,後來轉為就業導向重視實用性,剛開始授課老師以大學教授為主,現在也引入業界資源,有Amazon, Google, Facebook等公司的工程師開課。課程難度偏高、完成一門課需數個月時間,然現年16歲的Adrian,已經自學完成了九堂Udacity上的課程,並朝Udacity Data Analyst Nanodegree™邁進。

認識Adrian是在The Future of LearningUdacity Study Group TW共同舉辦的Meetup。看著Adrian成熟穩健的台風,很難想像這個站在台上分享自己學習經驗的男孩年僅16歲,卻已經完成了Udacity上包括CS101, Interactive 3D graphics, Programing Languages等九門課,許多甚至已是大學資工系的課程難度。

這樣驚人的記錄,問到Adrian是否從小受到父母的刻意栽培,Adrian頑皮地笑了笑:「是興趣吧!國一時每天早上五點起床,看完Udacity的課再去上學,沒人逼我,只是覺得線上課程真的很有趣。」

(圖/Adrian提供)
Adrian在14歲時拿到的7張Udacity證書 (圖/Adrian提供)

如何駕馭線上課程?

談到成功駕馭線上課程的祕訣是什麼?Adrian說,一開始真的沒有多想什麼,從來沒想過上線上課程也需要祕訣,隨著越來越多人問自己漸漸歸納出三大要素:

一、心態:搞清楚自己為何想上這門線上課程?若是為了修課而修課或僅是為了拿證書,不但沒有意義更無法持之以恆。

「我覺得找到興趣最重要,一開始把看線上課程當課餘活動(大家看書我在看Udacity),有興趣、熱情後,自然而然就會一直看下去。但當然我也不是都沒有倦怠的時候,記得之前修一門理論課卡很久怎麼聽都聽不懂,後來索性不理它一陣子,休息、打電動個幾天再回來看,竟然就看懂、明白了。」

二、習慣:每天習慣學一點新東西,讓自學變成生活的一部份。

「我現在一天沒有上線上課程總會覺得哪裡怪怪的哈哈。我也有訂當日計劃的習慣,會大略估算自己今天可以完成多少課,但也不要擔心自己沒有跟上預定的進度,時間估計上一定會有誤差,有時誤差很大也不要擔心,適時做調整就好了。」

三、同儕:在學習的路上有人一起事情總容易些。當你卡關時,同儕知道如何用你的語言解釋;當你教別人時,自己重新整理過腦中的知識,也會讓思緒更清晰。有同儕一起學習,不僅可以互相討論,也能督促自己不要偷懶,甚至上到累時偶爾跟同儕一起抱怨一下也是蠻療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