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6日,美國各類媒體均曾顯著報導:美國國務卿龐畢歐(Michael Pompeo)正式要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出資支持在美國設立的孔子學院(Confucius Institute),應全部予以關閉。這是美國政府透過最高行政首長所表達的政策指示。
類似這種較為重要的政策指示,當然不可能是臨時起意的輕率舉措,總會有一段醞釀程序;而在美國的政治制度下,也不可能全無異議。其實,早於同年8月13日,國務院即已發布過一項新聞聲明,其中指出: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尋求公平且互惠的待遇,本是美方的優先政策。但四十多年來,中方享受了對美國社會的自由及公開接觸,但對在華的美國人和其他外國人士,中方卻拒絕給予相同的待遇。更有進者,中方則利用了美國的公開性,在本國進行大規模又耗巨資的宣傳活動。今天,國務院指定孔子學院是屬於中共的外國機構,認定它是推展北京全球宣傳的單位,對美國的大學校園,和從幼兒園到高中的課堂都有邪惡的影響。美國政府要對美國校園內的學生保證,他們對中華語文和文化享有接觸之道,且免於受到中國共產黨及其他代理人的操縱。9月1日,龐畢歐接受福斯商業新聞(Fox Business)訪問,即表示他希望孔子學院在本年底盡數關門,並且指出,該學院在校園從事廣泛的間諜活動。華盛頓時報10月14日報導,國務卿龐畢歐與教育部長聯名向五十州的教育廳長致函,說明中共所支持的教育節目,包括針對中小學的孔子課堂(Confucius Classroom),對美國教室形成「實實在在且越來越可怕的威脅」。
不過,就龐畢歐提出的公開要求,新罕布夏州(New Hampshire)的教育官員利用公開聲明回應稱:了解聯邦政府的關切,但孔子學院關掉與否,應由大學和教育機構來做決定。充分體現了美國各州得自主權。當然,美國新聞屆也有評論謂,龐畢歐此舉是在替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有意連任做助選,此說則有政治陰謀論的意味,無需重視。
中國方面的回應,主要是指控美方尤其是白宮「惡魔化」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正常合作計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於10月中旬的記者會上,譴責龐畢歐的聲明,並強調性的要求美方「拋棄冷戰心態」。依然是官言官語,似乎並無意願來理解問題的癥結所在。
孔子學院的設立,可溯源於1987年7月成立的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其後轉為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漢辦,這是中外人士較為熟悉的名稱。在組織上,漢辦直屬於教育部,但與中共中央委員會對外宣稱關係密切。孔子學院於2004年正式成立,號稱是「民辦非營利性教育機構」,所有人為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凡此種種,不妨視之為於中共特出體制下該有的安排方式。
(相關報導:
張俊華觀點:西方與中國蜜月終結 已成不可扭轉的趨勢
|
更多文章
)
至於其經費狀況,依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2018年所出專書《中國影響與美國利益:提高建設性警惕》(China's Influence &. American Interests: Promoting Constructive Vigilance),此書是由多名美國中國問題專家編著,焦點置諸中共在美國的影響活動,195頁第四章尤其與本文相關,漢辦提供給美方合作的大學孔子學院創辦經費15萬美元,其後依合作對象和財務狀況每年提供1萬5000美元。依《經濟學人》雜誌的報導,漢辦在2013年的全年支出為2億7800萬美元,為2006年的6倍之多。另據維基解密的資料,2009年孔子學院平均預算為每年40萬美元,資料來源不同,併請參考。此處之所以不厭其煩談到經費問題,其中一大因素是經費乃是中共與合作對象最見衝突之處,甚至成為被關閉的導火線。
世界上的新進國家,頗有一些於20世紀下半即在世界各地創設推廣本國文化的機構,例如美國的新聞處/中心(USIS),法國盟友(L'Alliance)、德國哥德學社(Goethe Institut)和西班牙的舍凡提斯學社(Instituto Cervantes),中國設立的孔子學院,大概也有列入先進國家之林的用心!但它與上述獨立機構最大的不同是:孔子學院採取共同運作的方式,即它是納入地主大學或地主學校之內,經費也是雙方共同負擔,由漢辦安排中國的一個大學為合作對象,中方則負責提供教師、課本和相關材料。最出問題的地方在於漢辦與地主學校契約內的兩項規定:一、是禁止孔子學院做出任何違背中國法律的活動;二、是要求所簽契約需保持秘密,令學術機關的監督造成很大的困擾。
美國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與南開大學在2004年11月17日簽署協議,成立了美國第一家孔子學院。其後,孔子學院的成長速度可為令人大吃一驚,到了2014年即十周年時,全美已有90多間孔子學院,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史丹佛大學、芝加哥大學等名校。到了2018年,孔子學院已達111間,孔子課堂501處。至於孔子課堂自是以中小學為主,全美第三大公立學校系統的芝加哥學區,於2006年推展孔子課堂,到2014年學習中文的學生多達八千名,中共總理胡錦濤2011年訪問美國,還特別到芝加哥知名高中參觀其中文教學的實況。(詳見芝加哥論壇報2014年12月5日報導)但興旺之餘,危機卻已顯現。就在這篇消息出現之際,美國國會眾議院正舉行聽證會,聽取批評者大力質疑中國政府對芝加哥公立學校行之有年的華文教學的影響。加州大學河濱校區著名的中文教授林培克(Perry Link),接受論壇報訪問時,就很不客氣地駁道:「幹嘛把我們的青年人交給一個專制的政府,只因他們出了經費?何況我們也是有足夠的經費來做」。怪不得史丹佛大學2018年的專書談孔子學院的一節首句話即謂:「在整個美國與中國的教育交換中,最具爭議性者之一就是孔子學院。」
為什麼歐美國家這麼提防孔子學院?(資料照,取自Flickr)
整體的情勢如此,一般人應當也會感受到關閉孔子學院勢在必行!即便在2018年12月,中國已於全世界154個國家與地區建立了548所孔子學院、1193處孔子學堂,學員人數多達187萬人。但不出幾年,這麼了不起的統計竟然大見失色!特別是在美歐較為進步的國家,何以致之?
2014年,可以說是孔子學院興衰史上頗具關鍵性的一年。一方面,中國漢辦將每年的9月27日訂為「孔子學院日」,自2014年起算。但另一方面,美國有兩間名校卻於同年正式關閉孔子學院,芝加哥大學在2014年9月25日宣布,賓夕凡尼亞州立大學於2014年10月1日宣布。
(相關報導:
張俊華觀點:西方與中國蜜月終結 已成不可扭轉的趨勢
|
更多文章
)
芝加哥大學孔子學院的關閉,尤其引起美國學術界的重視。筆者因地緣關係和資料收集的方便及完整,將以芝加哥大學為例加以說明。2014年5月,芝加哥大學有108名教授聯名提出請願書,表達對該校接受由中國政府資助的孔子學院設立至表關切。認為這不啻是把教授雇用,課程內容及規劃,割讓給中國漢辦主管的孔子學院。並具體要求於五年合約到期的9月29日予以關掉。芝加哥大學對解放日報訪問時任漢辦主任許琳(1954年生,副部級官員)的文章,至表不滿。芝加哥大學評估此事的三人教授小組建議,不妨續約,但唯獨在中方業已做出重大改變後方可。改變包括漢辦聘用的三名講師全部去職,而代之以直接由芝加哥大學東亞系雇用的教師,並且明明白白表示,漢辦不能享有孔子學院預算預算的逐項否定權。
芝大人類學教授馬歇爾・薩林斯(Marshall Sahlins)曾發表長文批評該校與中國人民大學簽訂的協議(China U. nation Oct 30, 2013)。光從他的文章標題,即可看出「中國大學」的諷刺性。其重點在於指出:「協議的兩造將視此協議為一項機密文件,若無另一造的書面同意,任何一造皆不得予以列印、透露或公開及內容,也不允許他人如此做。......協議第五項規定是要求孔子學院的種種活動,應符合中國的習俗、法律及規定,連同地主國的相關狀況。」當時擔任芝大孔子學院主任的楊大利(Dali L. Yang)副教授表示:芝大成立孔子學院,把秘密款款刪除,是漢辦的一大讓步。不過,芝大傑出的宗教系教授布魯斯.林肯(Bruce Lincoln)身為請願發起人之一,他對該校停止與孔子學院協議所做的聲明,則鄭重其事地表達其欣慰之情:「凡事具有學術重要性的事物,本校一向以來皆秉持其核心價值與教授治校為指導原則。......我的理解是,校方當局感受到了一項緊張情勢,一方面是中國合夥人,另一方面是學校的教授。事件的發展顯露出,前者(指中方)重手重腳、高高在上,且又難以相處;後者(指教授方)雖說有時也難以相處,當他們反對成立孔子學院時,其論述卻精確地表達了大學機構的核心價值。」他隨後又表示,「依前述分析,則使得做出決定更形容易,即便在財務上會有某些損失。......我的確認為,到了最後我們校方的高層主管,不僅護衛了我們學校的尊嚴,而且也護衛了所有學術性機構的尊嚴。」薩林斯教授另有一篇長文,而標題逕自取為「孔子學院:學術濫貨」(Confucius Institute:Academic Malware),其重點可想而知。
(相關報導:
張俊華觀點:西方與中國蜜月終結 已成不可扭轉的趨勢
|
更多文章
)
除了個別的學者之外,美國的學術團體也針對孔子學院提出報告。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於2014年6月向設有孔子學院的大學公開呼籲,當時幾近有一百間大學,要求他們重新檢討他們在學術自由方面所付出的代價,這份報告特別提到,「孔子學院是中國政府的一隻手臂,且被允許來忽視學術自由。」2017年美國全國學者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lars)就孔子學院進行相當徹底的研究,發表了一份長達183頁的報告,該報告呼應了教授協會的建議,並據實說明孔子學院應該關閉的四大理由:一、對學術自由的限制;二、缺乏透明度;三、與中共所控制的機構牽涉太多;四、擔心他們被利用而成為中國「軟權力」或親中共宣傳的工具。不過,本報告的最後結語則稱:就孔子學院而言,並不主張予以關閉,認為只要和合乎某些條件,即可讓他們存在,例如透明化、管理權完全屬於地主機構,而不是與漢辦分享管理權、合約內關於所有活動必須合乎中國法律的規定務必刪除。就常人看來,這幾項結語未免太過於一廂情願,將置漢辦於何地?
芝加哥大學百餘名教授簽署提議書一事,曾引起當地媒體的甚大關注,芝加哥論壇報於2014年5月4日刊出記者葛羅士曼(Ron Groosman)的長篇報導,標題為「芝加哥大學教授們要求把中國資助的學院趕出校園」。其實這一消息也受到歐洲媒體的注意,英國倫敦電訊報便指出:中國致力於投射其軟性權力的努力「受到嚴重的打擊」,芝大與賓州大關閉孔子學院,代表中國企圖利用政府資助的機構來改善它在世界的形象大受打擊。芝加哥論壇報這篇報導曾想方設法要訪談在芝大孔子學院任教的三名來自中國的教師,但該校發言人說這三人以英文能力相當有限而未便受訪。該報特別指出,請願書上所有芝大的中國專家皆缺席,唯一例外是退休教授余國藩。余氏受訪要點如次:
芝加哥大學退休華文教授安東尼.余迄未與來芝大的華文教師相見。但幾年之前,他曾向在美國校園任教的華文教師的大聚會發表演講。他發現只有少數人能說流利的英文。絕大多數人並未受過語文教師的訓練,他們之簽署語文任教計畫,是為了見識見識中國國境以外的世界。
「如果他們沒有能力說英文,我們需要他們圖的是什麼?為什麼不在我們本地聘請?」余表示。「有很多華裔美國人具備雙語能力。」......
余說,在校園內設立孔子學院,即便它有助於改善中國與美國的關係,其代償也實在太高了。
「即使你向中國只拿了一塊錢,」余說,「你就出賣了你那與生俱來的知識權利。」
依美國新聞界的慣例,一般都會把正反雙方的意見並列。芝加哥論壇報這篇報導,自也訪問了時任芝大孔子學院主任的楊大利政治學副教授,他當然為任職單位辯護:
他(指楊)認為,本校教授同仁的關切,並無根據。選讀孔子學院所提供課程的學生,不可能成為宣傳的犧牲品。他說。
「芝加哥大學的學生有可能被洗腦嗎?」楊說。「一個有政治意味的信息他們當場就會認出來。」
此處沿著楊大利的思路,稍微一談本文較少涉及的中學孔子課堂的情況。珍妮弗.胡伯特(Jennifer Huffent)乃是奧勒岡州路易士.柯拉克學院(Lewis & Clark College)的人類學家,她曾就美國西岸一間中學的孔子課堂從事研究。在一篇學術論文中,她刊出了一份針對某位學生的錄音訪問。這名學生說到:「在教室裡頭,當提到天安門廣場時,我們大家都面面相覷。老師們(指大陸派來的中文老師)大談這個廣場多麽美麗,是值得去拜訪的地方。但這卻像是,稍等一下,這是怎麼回事,我們是不是漏掉了某項要點。」即使是從一個中學生的眼光中,也可以看出不論是大學的孔子學院或是在中學的孔子課堂,都已走向終結的命運了。
(相關報導:
張俊華觀點:西方與中國蜜月終結 已成不可扭轉的趨勢
|
更多文章
)
倒是芬蘭在這方面的經驗,對中國漢辦可能更具有實際參考的價值。美國世界日報曾於2022年6月19日報導:芬蘭國家廣播公司披露,赫爾辛基大學副校長斯內爾曼(Hanna Snellman)表示,北京當局希望繼續補助孔子學院,對北京的詢問,該校說我們不予考慮。該校孔子學院成立於2007年,根據合約,赫爾辛基大學遴選孔子學院院長並支薪,中國政府則指派副院長,並負責副院長及三名中文教師薪資。斯內爾曼表示:我們希望遴選我們自己的師資,自行聘任,也希望中文教學以研究為基礎。瑞典和丹麥已關閉境內孔子學院。該公司取得的資料顯示,校方發現副院長的角色並非學術性質,且與中國大使館關係過於密切。最後一節對中國而言,不啻是當頭棒喝!
美國大學紛紛終止與孔子學院所簽訂的協議,甚至也引起聯邦參議院的注意而加以調查,依該調查報告,美國大學終止協議的主要理由為:一、對學術自由的關切;二、擔心中國政府可能藉以伸展其影響力,而對美國的國家安全產生風險;三、2019年下半新冠疫情擴散後,實際作業更加困難;四、有意維持美國國防部行之有年的中文課程,連同其他依法由美國政府提供經費的中文課程計畫;五、為數不少的美國議員鼓勵應關閉孔子學院。在類此各種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到了2022年底,美國境內已不在有任何一間孔子學院了。
......一位不願具名的大學研究人員表示,他原本相信孔子學院,「我支持交流,我以為如此一來,民主就能在中國傳播,......我太天真了,直到我發現所有教師都是共產黨選派的,他們傳播與事實不符的中國意象,這就是他們的目的。」......據報導,教師也會在課程中灌輸學生「台灣無庸置疑是中國的一部分」。......
其實,早在2004年中共決定於全球創設孔子學院時,望重士林的已故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時,本著他對中華文化與儒學的理解與熱愛,就曾警告稱:中共此舉對儒學和儒家而言,實乃「死亡之吻」!2014年,余教授榮獲首屆唐獎漢學獎,於頒獎典禮上致詞時亦嚴正批評:中共提倡儒學及在全球設立465所孔子學院,「完全是具有政治目的的宣傳」。
中國在世界各國廣設孔子學院,卻也引起不少爭議。(資料照,取自網路)
時代來來去去,政權起起落落,而作為某一文化或文明的結晶與象徵者,諸如孔子、耶穌、佛陀、穆罕默德等,則比較不受到此種限制。他們並非不能批評,況且在歷史的長河中,也不時遭遇打擊和迫害,卻往往得已蛻化而與時俱進。然而,不論是其信徒或任何政權,都無從把他們拉到身邊作為自身的資產,大家只能盡其全力、真心誠意地走向他們!
(相關報導:
張俊華觀點:西方與中國蜜月終結 已成不可扭轉的趨勢
|
更多文章
)
*作者曾任職國府駐芝加哥總領事館、《美中新聞》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