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歲親歐中間派的馬克宏成為20年來第一位贏得連任的法國領導人,他在24日舉行的法國總統大選第二輪決選中勝出,擊敗53歲的極右翼政黨「民族陣線」(FN)的勒潘後,誓言要團結社會分裂的法國:「我不再是一個陣營的候選人,而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總統。」
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以58.54%得票率獲勝,勒潘(Marine Le Pen)則獲41.46%票數,本次決選的棄投與廢票率是2002年以來最高,達28%。5年前,馬克宏第一次在決選對決勒潘時,以66%比34%得票率大勝於她。而現在勒潘獲得歷史新高的1300多萬票,馬克宏的1870多萬票沒有過半。
France (Mainland), Presidential election (run off) tonight:The preliminary final result has been published.See which candidate leads in which département and hover over the map to see the vote share: https://t.co/ndN4xIKpS0#presidentielles2022 #Presidentielles #France pic.twitter.com/bljwMYLotY
— Europe Elects (@EuropeElects) April 24, 2022
從兩黨支持者的地圖分布來看,法國不只有跨黨派分裂,城市(尤其是巴黎)和農村、民族主義者和國際主義者、富人和邊緣化窮人之間也都存在分歧。

一場「雙贏」的選舉
在艾菲爾鐵塔(Eiffel Tower)廣場舉行的勝選集會上,支持者揮舞著法國和歐洲的旗幟,馬克宏發誓要「有效地」回應極右翼選民的「憤怒和不同意見」,「這是我和我的團隊的責任」。「我知道今天有許多法國人投票給我,不是因為支持我的想法,而是為了阻止極右翼的主張,」他接著呼籲支持者對不同陣營保持「友善和尊重」,因為法國正被「諸多質疑與分歧」所撕裂。
勒潘承諾將「永遠不放棄」法國人,會繼續維持政治生涯,她告訴支持者:「我們的想法獲得了新高(票)......這個結果本身就代表了一場輝煌的勝利。」勒潘主打為庶民解決生活成本危機,但她的反移民立場使她承諾禁止在公共場所戴穆斯林頭巾,以及優先考慮讓法國本土人民獲得在工作、住房、社會福利和醫療保健方面的機會。
儘管這些政見被馬克宏批為「種族主義」與「分裂」社會,仍為勒潘帶來從政以來最高票的巔峰。勒潘並表示這個結果對6月登場的法國國會選舉有利,「一切還沒有結束」。

馬克宏的未來挑戰
馬克宏的第二任期一樣具有挑戰性。《衛報》(The Guardian)列出了這位連任總統面臨的關鍵挑戰和優先事項:
確保國會多數並重組內閣
法國國會下議院「國民議會」選舉於6月12日至19日舉行,馬克宏的政黨「共和國前進」(La République En Marche)及結盟政黨需要奪下國民議會577個席位中的289席才算過半。
從第一輪總統選舉,右派的共和黨和左派的社會黨得票率均低於5%,就可見法國傳統大黨全軍覆沒。目前實力相當的陣營是:梅蘭雄(Jean-Luc Mélenchon)的極左派、馬克宏的中間派和勒潘的極右派。馬克宏必須獲得多數才能在未來5年順利施政,不受其他政黨制肘,共和黨的溫和派議員將有可能與他合作。
法國總理卡斯特克斯(Jean Castex)將會率領內閣總辭。馬克宏曾表示,新政府對「任何支持政策的人」開放,他還表示,環保將是第二任期關注的核心領域,新總理將負責「生態規劃」。

應對生活成本危機 (相關報導: 法國總統大選》馬克宏驚濤駭浪中勝出,極右派勒潘史無前例斬獲逾4成選票 | 更多文章 )
數據顯示,法國最貧窮的5%人口生活狀況比5年前更糟。但烏克蘭戰爭提高生活成本、物價飆漲,大量選民亦表示他們難以維持生計。馬克宏曾承諾維持天然氣和電力價格的上限以及政府對加油站燃料價格的折扣。他還概述將進一步提供低收入戶和個體戶更多補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