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是一個很奇妙的字,第一感指的是災難,彷彿命運中無法輕易跨過的檻,如:浩劫、劫難;「打劫」用在一般口語則是要搶人錢財,不過到了棋盤上,卻成了製造棋局混亂的利器,只不過搶到的東西有所不同,爭的是勝負。
滴血的名局
1987年,第二屆中日圍棋擂台賽,中國主帥聶衛平一夫當關,連下片岡聰、山城宏、酒井猛,甚至武宮正樹,日方終請出大竹英雄,作為最後防線。聶衛平起初落後,中、後盤苦心追趕,局間還碰上一處只能贏不能輸的劫,沒想到竟爭贏此劫、逆轉成功。此局兩人大戰320手,被譽為「滴血的名局」。

三劫不吉?本能寺之變
而打劫的故事有時甚至攸關國家興亡、英雄殞落。據說,日本戰國名將織田信長於「本能寺之變」前,曾邀請日海(本因坊算砂)與鹿塩利賢,兩位一流棋手對弈,竟下出了「三劫」,相互提子、反覆不斷。局後不久,信長的屬下明智光秀發動了叛變。從此,日本棋界有了「三劫不吉」的傳說。

劫?
「劫」字本身就帶有循環之意。在佛教觀點裡,劫(梵語:kalpa)是計算時間的單位,世界經過一次大劫,需要數億年的時間,而凡人正活在一劫又一劫的剎那之中,生生死死。
在「探索時間之謎」一書如是形容佛教的時間觀:「在循環的時間中,一切終將回歸到之前的狀態;歷史只是幻覺,或許時間本身也是。世界上無恆久之物,死亡只是通往誕生和復活的途徑。」
棋盤上有361點,把盤面填滿也就是下361手棋
劫是苦難,是時間,是周而復始的循環。而在圍棋裡,劫還能超越空間的限制。棋盤上有361點,照理而言,把盤面填滿也就是下361手棋,但透過打劫,卻可能邁向無限。

1950年,日本棋院例行舉辦的大手合比賽中,時為五段的山部俊郎,和時為三段的星野紀,即因打劫下出411手棋;這項職業賽事紀錄,直到超過半個世紀後,才在2017年,台灣第九屆海峰杯32強戰中,由陳禧三段,和林修平六段,由兩人的對弈局追平紀錄。
台灣女棋士下出棋史上最長手數431手,刷新世界紀錄
而在今年八月二十三日,「第七屆健喬杯女子最強戰」敗部戰第二輪比賽中,楊子萱四段,和張凱馨六段則苦戰六小時,合計單官,共下出431手,刷新世界紀錄。
不過,對於刷新紀錄,兩位女棋士似乎都沒有特別的感覺。張凱馨則心心念念當初沒能贏得劫爭,很是生氣!

雙姝的意氣之爭
兩女對戰,由楊子萱執黑、張凱馨執白,盤面上一共出現三次打劫,從第68手起,出現一個生死劫。兩人初步交鋒,戰至101手暫告一個段落,之後136手又起爭端,雖然張凱馨後來獲得階段性勝利、成功活棋,但之後兩個劫就沒有那樣順利,竟成雙姝的意氣之爭。
「我一直想把她(楊子萱)逼退,但她就是不退讓,讓我非常火大!」真性情的張凱馨說。認為情緒上來了,打劫說什麼都要贏。而楊子萱則表示,當下情勢判斷不清,尤其後期又進入讀秒階段,真的是「劫來就打」。許是行棋時的自然反應。 (相關報導: 台灣女子職棋新棋后是她!盧鈺樺健喬盃封后,入選2022杭州亞運代表 | 更多文章 )
白232手開出新劫,再度引戰。張凱馨坦言,是她主動挑起爭端,其實應該有更簡明的下法,但她當時沒有想到。「太執著於打劫了。」張凱馨分析,當下是想第一個劫打贏後,落後盤面有追回一點,局勢尚可一戰,不過第二個劫就算打贏了也未必優勢,但「(如果)打贏,當然心情好。心情好了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