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廣電總局表示,為了抵制低俗和庸俗作品的生產,將嚴厲打擊娛樂節目中的「娘炮」審美和「低俗網紅」,引起一片嘩然。有批評稱,新規是普通民眾生活不斷被蠶食的又一證據。 也有評論認為,這種帶有強烈歧視性語言出現在官方語言是一種不包容的做法,會助長針對少數群體的霸凌。
周四(9月2日)公布的這些新規是中國官方近期針對娛樂行業一波又一波的打擊行動中最新的限制措施。廣電總局表示,政治立場和道德應作為演員選拔的標凖。
「在節目演員和嘉賓選用上要嚴格把關,政治立場不正確、與黨和國家離心離德的人員堅決不用,」廣電總局在一份通知中寫道。
根據規定,除非由觀眾現場參與投票,否則真人秀節目不得設置讓場外的觀眾進行投票、打榜和助力。偶像養成類節目和明星子女參加的綜藝娛樂及真人秀節目也被禁止。
相反,當局表示將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弘揚真善美,批駁假惡醜」。
打擊「娘炮」
在這些收緊措施中尤其引起人們關注的是,當局誓言要改變不良的娛樂化傾向,包括被稱為「畸形審美」的「娘炮」,並要求各大電視台和網絡機構「堅決杜絶」。
「娘炮」一詞指女性化的男性,在中文中帶有強烈貶義色彩。此前,中國全國婦聯官方報紙《中國婦女報》曾發佈性別歧視類禁用詞,「娘炮」被納入其中,它被認為有歧視某些男性的傾向。
2018年,黨報《人民日報》也曾在一篇評論中稱,儘管明星需要呈現更加積極、向上的形象,但「『娘炮』『不男不女』是一種貶損性的說法」。
因此,當廣電總局將打擊「娘炮」寫入文件,迅速在社交媒體上引發很多網民的不滿。
「難道長相秀氣,要求精緻的男生就是生來有罪嗎? 這不是在鼓勵校園暴力嗎?」一名網友評論說。

「這麼多年好不容易接受多元化審美的理念,鼓勵大家自信做自己,現在又要一朝打回解放前,」另一名微博網友寫道。
負責影視、廣播審查的廣電總局並沒有具體說明哪些作品涉嫌傳播"娘炮"審美,但中國當局對男性陰柔之風的不滿並非一時起意。政府一直擔憂中國缺乏有戰鬥英雄那樣健壯體格的人物作榜樣,有保守勢力將娛樂作品中打扮精緻、眉清目秀的男明星視為罪魁禍首。
2018年9月,中國教育部和央視要求全國中小學生觀看一檔名為《開學第一課》的節目後,受到許多批評。原因是節目中出現了幾名「小鮮肉」歌手,很多觀眾指責稱「少年娘則中國娘」。
去年5月,中國全國政協常委斯澤夫還曾公開表示,中國許多年輕男性變得「柔弱、自卑、膽怯」,追求「小鮮肉」的形象。他稱,除非進行「有效治理」,否則「必將危害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
今年年初,中國教育部曾表示,為了防止中國男性青少年變得「女性化」,將改革學校的體育教育,更多注重學生「陽剛之氣」培養。
「不良社會文化」
此次廣電總局新規的出台,正值當局密集對娛樂圈整治之際,不斷有明星因觸碰政治高壓線或被曝出私德問題,被全網封殺。 (相關報導: 中國如何才能順利崛起?《霸權興衰史》耶魯學者建言習近平:學學鄧小平,中國將成美國最強勁敵 | 更多文章 )
1990年代紅極一時趙薇等多名藝人幾乎在一夜間遭到封殺。甚至在趙薇主演的經典電視劇《還珠格格》的演員信息中,也無法再找到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