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飆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和平婦幼院區院長黃弘孟也確診,創下國內醫院院長染疫首例。對此,醫師陳志金於臉書發文表示,接下來如果報導總統、副總統染疫大家也不用太訝異,這些在其他國家早已經發生過,按照其他國家的經驗,報導變少,再也沒有人在乎確診數字。
陳志金表示,媒體接下來若報導第1位縣市首長、第1位部長、行政院長、指揮官、總統、副總統等人染疫,大家也不用太訝異,這些在其他國家早就已經發生過了,總理、總統、國王當然也會染疫,「真的沒什麼好報的」。在國外、甚至在大流行期間,見面會問的問題不是「你確診了嗎?」而是會開玩笑問,「你怎麼還沒確診?是不是沒有朋友?」之後大概也不會有人想瞭解誰誰誰確診了沒,國外很多國家已經發生過這種情況,但台灣很慶幸比別人晚發生,因此有機會可以從這些國家的經驗中,挑選對台灣有幫助的政策執行。
陳志金:按照其他國家經驗,再也沒人在乎確診數字
陳志金指出,按照其他國家的經驗,現在一旦有人確診就停班、停課的模式,未來將會改變,確診者的隔離時間將逐步的縮短,快篩未來會取代PCR做為確診或解隔離的依據,民眾將依染病後的風險(年紀、免疫疾病、是否完成疫苗注射)進行分級健康管理,為保存醫療量能,風險低的族群將「自我管理」,醫療院所則著重重症病人的治療,民眾會維持正常生活、國門大開、疫情記者會停開、報導變少,再也沒有人在乎確診數字。
陳志金表示,現在正拿捏的是這些事情進行步調的快慢,以新加坡目前的情況為例:若檢測為陽性,且為無症狀或輕症,就自我隔離,自行填寫同住家人和親密接觸者,72小時後測1次快篩,如果陰性就可以回到正常生活,因此確診者解隔離最快是3日。
陳志金說明,但如果72小時後的快篩呈陽性,就看確診者有沒有急著要出來;如果急的話可以每天篩,只要陰性就可以解隔離。如果不急就等滿7日,自動解隔離(已完整注射疫苗或是12歲以下孩童)。如果沒有完整注射疫苗,也不願意天天篩的話,就要等滿14日才能解隔離。
陳志金提到,若自覺症狀明顯,或是高風險族群確診,新加坡則建議到診所就醫,由醫師評估分級建議和安置。而確診人的親密接觸者則會收到簡訊通知,需在24小時內進行快篩,如果陰性則可以正常活動。往後的5日內如果要出門,每天也都要先快篩陰性才能出門。
陳志金:新加坡仰賴快篩、人民自律、手機系統減少匡列疫調人力
陳志金補充,如果民眾不知道該怎麼辦時,新加坡人只需要上網或用手機App回答4個問題:你覺得還好嗎?是否檢測陽性?幾歲?以及是否完成完整疫苗注射?系統就會幫忙作出建議。 (相關報導: 盧秀燕很好對付?綠營台中人選最快月底揭曉 要角曝「要準備的功課很簡單」 | 更多文章 )
陳志金分析,新加坡的政策仰賴大量快篩、人民的自律自主、手機(App、資訊)系統協助,能夠減少許多匡列、疫調、追查足跡的人力,也可以減少大量停班停課,只是「我們準備好接受這樣的轉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