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爆發2年多來,帶給世界很大的改變,不但經濟受到影響,跨境交通更是飽受衝擊。但是2021年台灣交出了一份非常亮眼的成績單:經濟成長率超過6%,創下11來的新高,GDP總值也超過許多ORCD的成員國,預計在2023年可以重返世界前20大經濟體。這麼蓬勃發展的經濟活力,讓台灣與世界高度的連結,從2021年桃園機場創下281萬噸運量的新高紀錄,名列亞洲甚至世界前四大貨運吞吐量機場即可證明,桃園機場公司表示,這也有賴桃園機場全體員工共同努力,成功扛下這巨大吞吐量的挑戰。
整建工程進度超前 桃機面貌煥然一新
疫情造成世界各地機場的流量驟降,桃園機場也不例外,整個機場空蕩蕩的。桃機公司表示,即便如此,桃機也沒閒著,趁著疫情飛機起降班次大減的空檔,超前部署的推動多項空陸側整建工程,並以世界最高標準施工,除南北跑道已完成定期刨鋪,其餘滑行道強化工程預計將在今年全部完成。國人期待已久的桃園機場第三航廈主體航廈工程於2021年6/1正式動工,預計於2024年完成北登機廊廳、2025年完成航廈主體,再於2026年完成南登機廊廳,並陸續啟用。未來,服務旅客年容量將可達4500萬人次。

智慧設備+自動化服務 桃機晉身智慧機場
桃機公司指出,桃園機場的自動化智慧服務運用各方各面,在疫情期間,以零接觸的防疫概念,引進包含手扶梯自動殺菌機、空調自動殺菌機以及地板清消機器人,還有民間捐贈的自動抑菌倉等自動化防疫清消設備,桃園機場的防疫等級可說是數一數二。桃機公司補充,事實上這並不是桃園機場首次提供自動化智慧服務,早在2012年,桃園機場就啟用自動查驗通關系統,讓出境民眾快速完成查驗通關。後來陸續開發完成網路報到、自助報到與自助行李託運的服務,民眾出國通關變得更加快速輕鬆。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後,為進一步減少接觸風險,並縮減出境通關作業時間,桃園機場特別導入「ONE ID臉部辨識系統」,透過生物辨識技術與智慧科技的結合,提供自動化出境通關的服務。桃機公司強調,這樣不但降低人員接觸的風險,還提高出境通關的速度,大大提升民眾的安全感與滿意度。再加上近期完成的5G環境建置,桃園機場已晉身世界一流的智慧機場。

分階段完成行李系統優化 旅客服務再升等
與旅客息息相關的行李自動分揀系統,以及行李控制中心的更新,也在桃園機場自動化智慧服務環節裡。桃園機場第一航廈啟用已超過40年,第二航廈也已超過20年,2019年桃園機場旅客量達到4868萬人次,遠超過原設計容量(3200萬)52%,行李系統早已不堪負荷。桃機公司表示,對此,桃園機場提出二階段服務升級的計畫,第一階段針對第一航廈出境的行李系統,包含新建行李自動分揀系統,擴建新增6組行李轉盤,並將新建的行李分揀系統整合到早到行李處理區域,使整體行李作業效能提升,第一階段工程已於2019年全部完工。

第二階段是針對第二航廈的旅客報到櫃台與行李輸送系統的汰舊換新,並擴建行李控制中心。同時在新建置報到櫃台預留地勤人員出入口,在地下行李處理場新設航警管制哨獨立空間,優化整體使用環境。而在資通安全部分,特別針對系統弱點掃描及原始碼檢測等,達成資通安全A級規定。所有工程已於2021年完工,報到櫃台島區處理速率從每小時480件提高到600件,相關服務品質與形象觀感也都有所提升。再加上行李控制中心的更新,迅速排除發生在輸送帶上的各種狀況,大大優化了行李處理的效率及服務。

桃機品質提升榮譽不斷 為解封做好萬全準備
桃機公司說,在疫情嚴峻的2021年間,桃園機場不曾鬆懈,獲得Skytrax 2021年全球前10最乾淨機場的榮譽,且不但連續兩年榮獲國際機場協會(Airports Council International, ACI)「傾聽旅客心聲認證」獎項,更連續兩年獲得國際機場協會「機場健康認證」(Airport Health Accreditation programme, AHA)。而在2022年,疫情的發展與各國的政策可能有所鬆綁,目前已陸續開始放寬旅行限制,以台灣高度的經濟發展,加上目前世界防疫趨勢轉向開放,桃園機場運量的恢復想必是非常快速的。針對這個趨勢,桃園機場也已超前部署,做好了萬全的準備,要來迎接運量的快速恢復,甚至大幅成長,對世界打開台灣的大門。 (相關報導: 去機場別只顧著逛免稅店!起飛前這時間一定要到登機口,前資深空姐曝遲到超慘下場 | 更多文章 )
(桃機公司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