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北海道,兩位探險壯士騎著兩輛單車早早離開下榻的日式平房,展開今天的旅程,被艷陽籠罩著,騎行時迎面而來的風打在臉上,眼睛必須使力撐著才能看到前方的路,騎行過程中,耳邊傳來孩子們的嬉鬧聲,是從旁邊的房子傳出來的,和著風聲,忽近忽遠,沒多久天空轟隆作響,天色突然暗淡,加快腳程,仍追不上晴朗的車尾燈;下著雨的公路上,以為沒有盡頭時,竟然出現一大片淺藍色湖泊⋯⋯踩著單車,一幕幕場景像幻燈片,毫不留情卻又驚奇的不停更替。」香港Gopro大使Andy與經理人雜誌出身的明宗,他們以單車作為通往世界的媒介,正試圖完成一項創舉—單車環遊世界,從日本開始壯遊世界的旅程。

單車環遊世界是時尚 更是修煉
以單車聞名的台灣,人手一台單車已是常態,近年環保意識高漲,更吹起慢活風潮,騎行單車因此成為都市人追求生活感,遠離塵囂的方式,許多人開始單車環島的旅程。

環遊世界,必定在許多人願望清單裡的Top3裡
隨著交通網絡的日益發達,這已不再只是夢想,不切實際更不再與環遊世界劃上等號,許多拓荒者靠著自己的意志力與實踐精神證明了環遊世界的可能。
不過,早在全球各角落掀起一股單車環遊世界的風潮,其中最為人所知的便是德國男子Heinz Stücke的事蹟,Heinz Stücke出發那年,1962年,二十二歲辭去工具與工模製造工人之職騎著一輛單車,開始他的環遊世界之旅,至今七十七歲了,他仍還在這探險的路上;日前(9/18),三十四歲的蘇格蘭冒險家MarkBeaumont,以78天又14小時14分鐘,完成單車環遊世界,締造單車環遊世界最快及單月騎行最遠的金氏世界紀錄。
從擁有一台旅行車,車型、款式、重量⋯⋯都必須做足功課,單車的骨架是否堅固、尺寸和重量是否適合與騎士隨行?坐墊的材質是否能抵禦⻑途跋涉的磨損?車燈夠亮、夠持久、夠省電、夠輕量,照射距離夠彈性嗎⋯⋯這些都是要進行一趟單車旅行的學問。

準備出發前,你還必須收拾行囊。環遊世界與短程旅行不同的地方在於行李的取捨,需要更精確、更具遠瞻性,加上一趟以單車騎行的方式旅行,找到輕便又能抵禦艱困天候的單車包更是旅行開始前不可不仔細篩選的環節。而目前在旅途中的Andy與明宗及陳彥伯,都選擇帶著Active Intelligence的單車包陪伴他們壯遊世界,到底這個單車包有什麼魅力,讓探險家如此信任,更在2016iFDesign脫穎而出,獲得創新設計獎?
貼近單車狂熱者的設計 探險家心腹Active Intelligence
許多單車騎士經過⻑遠騎行時,都會遇到幾經風吹雨淋後而損毀的車袋,濕透的車袋不僅滲透行囊,還會讓貼膠老化、脫落,Active Intelligence的自行車側掛包解決了這個困難。 (相關報導: 大老遠來到日月潭,美景不住一晚哪看得完!盤點3間最受歡迎旅店,全都好想住一遍 | 更多文章 )
同為戶外活動狂熱者的設計師們,為了貼近需求,達到全面防水的效果,使用「高週波熔接技術」,讓材料均勻受熱在熔接處,而能完全防水,設計出一體成形的單車包,使這款單車包不僅能夠對抗濕冷的四季,亦有完成充實收納的容量;除了單車包,搭配專利扣具,即能徒手將袋身勾掛,置於單車貨架上輕鬆提起握把,既可開啟扣具鉤爪脫離單車貨架。選擇一個單車包,先考慮騎行時的便利性,再思考是否能同時達到騎乘上的平衡安全與貼身物品的收納需求,通過兩方面的篩選評量後,即能篩選出適合的單車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