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60年羅馬至今的殘疾運動員們:那些被帕運改變的人生

(BBC中文網)

2020東京殘奧會於周二(8月24日)開幕時,將會迎來這項體育盛事的60週年(由於因新冠疫情延期,實際上是61年)。自創辦以來,它就是精英運動員的舞台,幫助殘疾人實現了人生中實實在在的改變。

在殘奧會即將開幕之際,BBC訪問了數十年來那些曾經代表他們的國家出現在這個最高舞台上的運動員。

改變人生

The British team at London Airport, en route to Tokyo for the Summer Paralympic Games, 4th November 1964

馬沙姆女爵(中)代表英國隊參加過三屆殘奧會。

「我想它(殘奧會)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它將全世界的人帶到了一起,這是在這之前所沒有的,」來自伊爾頓的馬沙姆女爵(Baroness Masham)說。她曾代表英國參加過1960年在羅馬的第一屆殘奧會。

「我認為它帶來了巨大的改變。」

1958年的一次騎馬事故令她需要以輪椅代步,當時救治她的男人正是後來幫助創辦殘疾人奧運會(Paralympic Games)的路德維希·古特曼醫生(Dr Ludwig Guttmann)。

「當一個人坐上了輪椅,運動就成為治療的一部分,」她說,「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作息的一部分。」

古特曼醫生在英國創辦了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Stoke Mandeville Games,名字源於他治療脊椎受傷病人的醫院),之後它逐漸演變成了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s,帕拉林匹克運動會)。

對於在發生意外前已經是體育迷的馬沙姆女爵來說,能夠在第一屆殘奧會中參賽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機會。

「參賽已經非常好,參加國際比賽就更加好了,」她說,「而我喜歡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

丟失的獎牌

她在羅馬殘奧會以及之後的東京和特拉維夫殘奧會上的經歷是非常成功的——她在游泳和乒乓球項目中贏得了三枚獎牌,只不過並不是全部獎牌都被她帶回家了。

「我們在羅馬去了特雷維噴泉(Trevi Fountain)旁邊的一家餐廳,」她說。

「有人想看我的獎牌,然後我就把獎牌給他們看,之後我把它們放在我的輪椅邊上,然後我的金牌滑走了。」

當地媒體發現了這個故事,但是報道的是一個更引人注意(哪怕不盡凖確)的版本,說她有意將獎牌扔進了這個著名的許願池。

「我沒有那樣做,但我也從來沒有得到過補發獎牌,」她說,「那真的很惱人。」

突破邊界

Fireworks are ignited during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Rio 2016 Paralympic Games

里約殘奧會開幕式

參加殘奧會同樣給安妮·瓦福拉·斯特萊克(Anne Wafula Strike)的人生帶來了重大的影響。

「對我來說,體育給了我一次重生。」

自從小時候患上脊髓灰質炎之後,她就一直需要坐輪椅,但是她在30多歲時找到了屬於她的賽道。

「體育讓我找回了自己——我可以在跑道,在健身房,和身體健全的人一起訓練。我感覺自己是平等的一員,我的自信慢慢開始建立起來。」

安妮代表肯尼亞參加了2004年的雅典殘奧會。

「它真的神奇,那種幸福和快樂隨之而來,滿足感是那麼巨大。」

令人驚訝的是,儘管東非地區在田徑方面長久以來都有很好的成績,她卻是那裏第一個在殘奧會參賽的輪椅田徑運動員。

「那是件大事。我從小到大都身患殘疾,我在村裏是被排擠的。」 (相關報導: 生命鬥士登上國際賽事!盤點東京帕運的10位台灣國手,她58歲仍披戰袍參賽感動網友 更多文章

「從一個社區裏的邊緣人到站上那樣一個舞台,還能升起國旗——這就是體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