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狠劇場打造的3D浮空投影作品《光年紀事:臺北─哥本哈根》宛如一部劇場詩作,透過新媒體技術爬梳家庭記憶,展現科技的人性與溫暖,獲得2022年世界劇場設計大展影像設計獎入圍肯定,4月8日(五)至4月10日(日)首度在臺中國家歌劇院登場。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表示,這部作品以科技傳遞深厚情感,讓人回憶起青少年時期的親子關係,非常適合與親子、家人一起共賞。
《光年紀事:臺北─哥本哈根》透過影像描繪表演者與父母、情人的相處點滴與生命經驗,這對經常接觸新媒體的導演周東彥亦是一大挑戰,不僅需要學習操作陌生程式,讓影像動人之餘還能述說故事,為此丹麥與臺灣二地團隊經常為了一個畫面多次來回修改、相當耗時,表演者魏雋展與卡士柏則需長時間在旁等待,周東彥分享說,他們找到自處方式,趁機培養出彼此的默契。
當觀眾依循浮空投影的場景變化,跟隨二位時空旅人穿梭於童年回憶時,表演者所站的舞台實際空無一物,魏雋展回顧排練初期,他與卡士柏需要習慣4D Box的架構,了解畫面出現時自己該在哪個角度才能與影像自然融接,加上舞台空間有限,多數時處於黑暗狀態,對表演者而言極具挑戰性;受多年默劇訓練的魏雋展卻認為這個過程與過往經驗疊合、非常有趣,他說,有時會在黑暗中稍微碰觸對方,給彼此一點安全感,知道位置所在後,互相避開光源再出現,就像在跳舞。 (相關報導: 影》「我們台中不會這樣誇張!」未按鈴公車過站不停遊客開罵,婦人怒嗆:台南絕對不會發展 | 更多文章 )
魏雋展更透露,他流暢轉動身體、讓自己宛如在空中飄浮的片段,其實是借助滑板車操控旋轉方向,透過舞台投影與反射成像創造飛天效果,曾有觀眾大為驚嘆,認為是懸吊鋼絲才有辦法完成的效果,「這是浮空投影可以做到的小驚喜!」周東彥笑說,這也是自己很喜歡的段落之一。《光年紀事》將劇場、肢體、影像、科技互相結合,虛擬和真實的情境與感受皆在現實空間中被賦予新的層次,不論年紀長幼,皆能感受到作品的不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