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系多就多元?美名校善用助教創造真正的多元教育,成大教授:台灣助教待遇低到像在行善

美國頂尖名校讓課程多元的秘訣,竟是在助教身上!(圖/金城大学短期大学部【公式】@youtube)

成大資工系教授蘇文鈺,以程式教育為起點,有著理工思維,也同時充滿人文關懷,從基礎教育、關懷陪伴、家鄉文化、學校與企業等不同層面,剖析他對台灣教育的思索。在本文,他以美國名校卡內基美侖大學的課程,分析台灣的大學應該如何變革,才能培育出社會需要的人才。

建立跨領域學習環境

我想起美國的卡內基美侖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MU)。

1980年代的匹茲堡,因為鋼鐵工業漸漸在此沒落,連帶周遭環境變得很差。1990年代起,該城市已經慢慢脫離過去的破敗印象。後來卡內基美侖,全力往機器人這個亟需要跨領域整合的方向發展。直到現在,不管是機械構造,電腦視覺,系統軟硬體,機器學習等,每一個領域都有突飛猛進的成果。很快,它又重回前十大排名,在資訊領域方面與麻省理工學院和史丹佛大學相比,一點也不遜色。

一間學校之所以頂尖,原因很簡單,要做到卻很難,但不就是為了學生與社會著想嗎?

台灣喜歡說自己的大學很頂尖,雖不完全是唬爛,不過我覺得多數時候是說給自己開心的。在比較前,先看一下所謂「頂尖」大學裡的資訊系到底是怎麼回事。我認真研究過卡內基美侖大學的資訊系課程,不得不對他們的遠見感到佩服,而且他們做的都不僅是一般玩具用的機器人,多數有著更廣泛應用的可能。

卡內基美侖大學的大學部課程很多元,如果我把所有課一一列出來,大家一定會不知道從何看起,因為課的種類實在太多了。所以我從卡內基美侖大學授與的學位種類開始分析,首先,卡內基美侖大學並非只有所謂資工系學士一種學位,而且不只是資工系,他的底下還設了其他研究單位,我把它們列在下面,其中還可以細分主副修。

1.電腦科學(Bachelor of Science in Computer Science)2.藝術科學(Bachelor of Science and Arts)3.音樂科學與技術(Bachelor of Science in Music and Technology)4.生物電腦科學(Bachelor of Science in Computational Biology)5.統計與機器學習科學(Bachelor of Science in Statistics and Machine Learning)

從卡內基美侖大學這樣子的安排看來,它即使不是非常主張,至少也是鼓勵它的學生要有主副修的。

這樣子的主副修課程,跟台灣比較不一樣,老實說,這些副修其實都在資訊系下面喔,又有點像是台灣所謂的學程!雖然看起來有點怪,但是其實這些主副修類別都是要在領域知識上有很大的跨越的。可想而知,在卡內基美侖大學當老師多半是除了自己主專長領域外,還要多懂其他領域的學問,否則如何能指導學生呢?以生物電腦學來說,至少要跨資訊,數學與生物三大領域。機器人學就更不用說了,跨的領域要更多才行。但是不論是哪個領域的主副修,都需要高度整合 (相關報導: 混過黑道、做過八大,卻花光積蓄為千名「被淘汰」的孩子蓋庇護所!他道出台灣底層的無奈 更多文章

各位一定在上文看到兩個很特別的學位「藝術科學」與「音樂科學與技術」這兩個領域。眾所周知,藝術領域因為由人類想像力主導,比較難被電腦取代。近年來,電腦在這個領域慢慢有了相對長足的進步。也許卡內基美侖大學認為,隨著機器學習(或者說人工智慧)的進步,是時候在這種比較難突破的領域內有更深入的應用。顯然這所大學的資訊科學,不希望只是培養一堆純粹具有資訊背景的程式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