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東京奧運的競賽正如火如荼進行,以「中華台北」之名參與奧運會數十年的台灣,又再次因為參賽名稱問題引發關注。
台灣的運動員在本屆奧運會上表現不俗,吸引了國際媒體的注意。它們也對「中華台北」(Chinse Taipei)這個特別的參賽名稱感到好奇。同時,台灣選手獲勝時,頒獎儀式出現的不是中華民國國旗,播放的亦不是中華民國國歌,而是中華奧委會會旗和中華奧委會會歌。

台灣內部、中國大陸乃至不同國家的官方媒體在本屆奧運期間也是各有各自的稱謂。相關分析指出,這源於因為台灣獨特的國際地位,以及與中國大陸的複雜關係。
美國得克薩斯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向BBC中文分析說,目前為止,這些討論都僅止「民間」,亦即在媒體的範圍以「擦邊球」的方式,報道台灣。他認為此議題並未真正進入國際政治範疇,但台灣此次在國際能見度上已經有不小收獲。「至少外媒不再如同以往將台灣(Taiwan)與泰國(Thailand)搞混。」
媒體上的不同稱謂
東京奧運開幕式上,官方日本放送協會(NHK)介紹「中華台北」隊入場時,主播以「台灣」相稱,引發台灣輿論熱烈討論。
NHK的做法也引來中國方面的不滿。中共官方《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發文抨擊NHK開幕式口播稱台灣「顯然是故意的」,認為北京應向NHK交涉,「不能對它破壞一個中國的『隨意發揮』聽之任之。」然而,胡的文章也沒有以奧運會官方名稱「中華台北」相稱,而是使用了「中國台北」。

和胡錫進一樣,此次東奧期間,官方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網站及電視解說全數改以「中國台北」稱呼台灣選手。2012年倫敦奧運和2016里約奧運,《人民日報》和CCTV都以奧委會官方名稱「中華台北」稱呼台灣參賽隊伍。
在東京奧運開幕儀式之後,《紐約時報》等國際媒體便不再稱「中華台北」,而改稱台灣選手,同樣引發台灣關注。
但是,台灣特殊的參賽名稱也意外讓國際媒體在處理新聞時遇到了麻煩。
譬如,俄羅斯代表隊這次以ROC(俄羅斯奧委會)名稱參賽,但隊名卻與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的英文縮寫相同,英媒《衛報》網頁一度將俄羅斯奧委會隊旗誤植為中華台北隊旗,引起台灣輿論側目。
再引討論的「奧運正名」
除了國際媒體和中國大陸媒體上的各種不同稱呼引發討論,台灣各界亦再次辯論是否要使用中華台北或台灣參與國際賽事。
台本土政黨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在東奧開幕當天便發文說,「聽說日本NHK在播報時,是用「台灣(タイワン)」來介紹我們。真心希望有朝一日,我們能真正以台灣之名登場!」
但是,台在野黨國民黨則並不支持。該黨主席江啟臣說,擺脫政府不要再拿這些意識形態問題製造紛擾,讓選手分心。 (相關報導: 幫台灣發起奧運正名請願 在日本美國人:這關乎事實與正義 | 更多文章 )

2018年台灣民間發起公投,決議是否要以「台灣」名義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共有1140萬人投票,不同意票577萬佔54.8%,這一提案遭到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