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斯培(Mark Esper)訪台時,建議台灣提升國防預算,兵役則應延長至1年、且男女皆兵。對此,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認為,這難免讓人感覺是否民主黨政府背後有不同的軍火商說客壓力,外來的和尚未必會念經,更何況是花錢請來的,「花錢當冤大頭事小,國家安全大事不能任於予取予求,聽聽就好。」
施正鋒在臉書表示,美國對於中國主張的「一中原則」一向虛與委蛇,自來只願意含混表達「認知到」(acknowledge),講白話就是「我知道了」、「不要囉唆」,大家心照不宣、繼續逼問下去就要翻臉了,彼此暫且相安無事。然而,沒有說出口的是,若中國出兵,美國是否會派兵馳援?這也就是所謂的「戰略模糊」,究竟是否合宜,美國自有其國家利益考量。
施正鋒指出,大體而言,當年美國在冷戰時期決定結合中國對抗蘇聯,也就是結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聯合陣線,雙方無意針對台灣主權對決,是一種維持現狀的理解,只要不越雷池一步、也不會大動干戈。至於對台方面,美國則透過「台灣關係法」彌補良心不安,片面保證提供防衛性武器。
施正鋒提到,中國近年來軍艦、機不斷繞台,自是故意要製造心理威脅、盤算如何讓台灣不戰而降;然而,中國也心知肚明,台灣人不願被共產黨統治、絕對會奮力抗拒外來侵略,武力犯台勢必付出相當代價。不要說二次大戰躲過盟軍的寶島可能滿目瘡痍,連中共政權也可能動盪不安而垮台;更何況,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正面臨二十大,連任之路未必如想像中順遂,看不出有節外生枝的必要。
施正鋒認為,由俄烏戰爭來看,美國儘管無意正面對抗俄羅斯,但明顯利用烏克蘭來拖垮「北極熊」;同理,台灣自也希望,美國保證不會坐視中國出兵攻台。如今印太戰略、到四方會談,東亞版的北約組織隱然成形,台灣自是重心所在,然而,劍指中國,台灣儼然成為美中抗衡的引爆點,不能不冷靜思考,如此戰略調整是否真的有利。 (相關報導: 裴洛西若訪台共機伴飛?趙少康批北京腦筋不清楚:有本事航母開到加州 | 更多文章 )
文末,施正鋒說,前美國總統川普政府天威難測,不論軍事、外交、經濟,讓德國、及日本等盟邦搖頭,大家隱忍不發;而如今拜登政府忽強調不對稱作戰,但沒有清楚說明具體內容,難免讓人感覺是否民主黨政府上台,背後有不同的軍火商說客壓力,連近年來臣服外交部的國防部都無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