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選凝專欄:奧斯卡為什麼越來越中規中矩?

《樂動心旋律》奪的9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美聯社)

現行投票機制下,十部電影裏,想要選出一部有共識、意見不兩極分化、還能兼顧工業水準與藝術性的年度佳作著實不易。


今年奧斯卡得獎名單揭曉之後,最大的話題恐怕不是電影本身,而是威爾史密斯那憤怒一掌。大家的討論圍繞兩個焦點:首先是「為護妻出手」的舉動本身是否具有正當性,該如何看待這種「暴力」?其次則是「開玩笑」與不當言論之間的界線在哪?而關於威爾史密斯是否該向被他掌摑的克里斯洛克道歉的爭論在Twitter上也很激烈,包括Rob Reiner在內的許多影人都認為,新科影帝的做法很不妥,很需要道歉。

看回本屆奧斯卡影片本身

不過,我們不妨還是看回這屆奧斯卡本身。被提名三獎並悉數獲獎的《樂動心旋律》創下了兩個嶄新紀錄:它成為史上首部由串流平台出品的奧斯卡「最佳影片」,也讓奧斯卡有了第一位獲獎的失聰男演員特洛伊科特蘇爾(第一位獲獎的失聰女演員是在該片中飾演他妻子的瑪麗麥特琳)。同時,《樂動心旋律》也是自1980年代以來罕見的未有入圍「最佳剪輯」卻摘獲最佳影片桂冠的電影(上次發生這種狀況是七年前的《鳥人》)。

《樂動心旋律》去年年初在日舞影展拿下四獎成為劇情片的最大贏家,也刷新了日舞影展發行價的史上新高——Apple TV+用2500萬美金買下了它的全球發行版權,從而打破《棕櫚泉不思議》1750萬美元的成交紀錄。該片在頒獎季前期的聲量雖然遠不及《貝爾法斯特》、《犬山記》,但在最後一個月裏,卻把各大公會獎一一收入囊中。演員工會、製片人公會、編劇工會都把電影類大獎頒給了它。

而演員工會的「最佳集體演出」,一向是奧斯卡「最佳影片」很有參考價值的風向標,當年《寄生上流》被看好有望衝奧,也是因為在演員工會拿到了這個最高榮譽。製片人公會的投票機制,則是和奧斯卡「最佳影片」決選時所用的「排序制」完全一致,近十年來,製片人公會選出的「最佳影片」和奧斯卡的選擇,有高達八成的重合率。

這樣看來,今年的奧斯卡,是和三大工會獎高度一致的一年。在導演工會得獎的《犬山記》,捧回奧斯卡最佳導演,也是毫無懸念。《犬山記》此前的聲量一直很高,直到幾個公會大獎頒出,《綜藝》和《好萊塢報導》兩大好萊塢業內週刊才預測它應該會敗給《樂動心旋律》。

而在影評界討論熱度頗高的《在車上》,其實奧斯卡評委們的反應一直不太熱絡,畢竟這種長達三個小時、有大段大段的獨白還不是類型片的外語電影,想要克服那「字幕的一英吋壁壘」幾乎是不可能的。就連片中的手語,因為今年有《樂動心旋律》的映照,對評委來說也顯得沒那麼特別。所以期待它複製《寄生上流》的衝奧路徑,更像是影評人和部分影迷們的一廂情願。 (相關報導: 走走晚報:2022奧斯卡|巴掌及其他? 更多文章

最佳影片頒給《樂動心旋律》被認為是趨向通俗、保守的選擇。我們大概會發現,這屆看上去幾乎乏善可陳的奧斯卡的最大亮點是,女性電影人和女性題材的作品格外豐富。《樂動心旋律》和《犬山記》都是出自女導演的作品;獲得三項提名的《失去的女兒》,是出身演藝世家的瑪姬葛倫霍首執導筒的處女作;而讓威爾史密斯拿到影帝的《王者理查》,也讓剪接師Pamela Martin二度入圍奧斯卡「最佳剪輯」,並獲得了今年剪輯工會獎的「最佳劇情電影剪輯」。還有入圍最佳國際影片的挪威電影《世界上最爛的人》,以女性視角去探討「尋找與定位自我」的挫折,也是靈巧可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