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準總統帕維爾籲歐盟:認清中國「非友好國家」 專家分析挑戰北京下場

捷克總統當選人帕維爾(AP)

捷克準總統帕維爾呼籲歐盟國家放棄對中國的任何幻想,並指出捷克將不會再因為與北京的利益分歧而「表現得像鴕鳥一樣」。英國《金融時報》1日刊出對帕維爾的專訪,這位即將在3月9日上任總統的前北約將領表示:「中國及其政權目前不是一個友好國家,它與西方民主國家的戰略目標和原則都不相容,這就是我們必須認清的事實。」

本周,帕維爾(Petr Pavel)無懼中國警告,成為第一位與我國總統蔡英文通電話的民選歐洲國家領導人,並表示希望能「親自與她見面」。帕維爾似乎並不畏懼中國的報復,他向《金融時報》(FT)指出,捷克能從台灣那裡獲得的經濟利益比中國更多,「我們不會像鴕鳥一樣隱瞞這一現實」。

《華爾街日報》(WSJ)社論分析,有鑑於中國當局常對不滿的國家政府施以經濟脅迫和報復,捷克很可能是中國的下一個目標,這也是西方能否抵制北京經濟霸凌的最新考驗。

2023年1月30日,我國總統蔡英文與捷克準總統帕維爾通話(總統府提供)
2023年1月30日,我國總統蔡英文與捷克準總統帕維爾通話(總統府提供)

捷克將考驗西方抵禦中國脅迫的能力

捷克與中國2016年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即將卸任的總統澤曼(Miloš Zeman)持親俄、親中立場,他在任內推動讓布拉格成為「中國通往歐洲的門戶」,但中國承諾在捷克進行的投資大多未能兌現。

近年,北京戰狼外交引發反彈,波羅的海國家2021年起強調外交上的友台立場,捷克也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更警惕中國在東歐的政治影響力。擊敗親中、民粹陣營當選的帕維爾向《金融時報》(FT)指出,北京不願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即戳破了西方對中國抱持的幻想。

對於帕維爾打破慣例與蔡英文通話,中國一如既往地表達強烈不滿。據捷克媒體報導,中國駐捷克外交官不斷與捷克當局「接觸」,試圖阻止帕維爾致電台北。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月31日表示,帕維爾「嚴重干涉中國內政」、「違背捷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承諾」、「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她還呼籲捷克共和國「立即採取有效措施,以糾正錯誤行為」。

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將領帕維爾(Petr Pavel)在捷克總統大選決選中勝出。 (AP)
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將領帕維爾(Petr Pavel)在捷克總統大選決選中勝出。 (AP)

2年前,澳洲尋求對新冠病毒起源進行國際調查後,中國對澳洲發起貿易戰,徵收多項商品關稅。2021年,立陶宛允許台灣開設「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後,北京也立刻對立陶宛實施懲罰性貿易限制。中國對成員國的經濟霸凌引起歐盟重視。

去年12月,歐盟在世界貿易組織(WTO)起訴中國採取「歧視和脅迫」貿易行為,指控北京以違反植物和食物安全規則為由,禁止源自立陶宛的酒類、牛肉、奶製品和木材等產品進口,但是又沒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導致2022年1月至10月期間,使中-立貿易額減少80%。

2022年1月13日,立陶宛國會國安及國防委員會主席卡斯楚那斯(左4)率領跨黨派訪團來台(簡恒宇攝)
2022年1月13日,立陶宛國會國安及國防委員會主席卡斯楚那斯(左4)率領跨黨派訪團來台(簡恒宇攝)

即使深知惹怒中國的下場,帕維爾仍說出他的想法。他告訴《金融時報》:「這存在某些威脅,但我們並沒有做出任何違反中捷關係原則的行為。」他並說,與蔡英文的通電話是由台方發起的,但他樂意會見蔡英文,也希望與台灣建立更牢固的關係。「台灣是晶片大國,」提及捷克眾議院議長艾達莫娃(Markéta Adamová)將於3月訪台一事,他期許此行將帶來擴大兩國合作的新想法。 (相關報導: 捷克眾議院議長3月訪台》與吳釗燮視訊會談 半導體是來訪重點議題 更多文章

美國與捷克等其他國家的「一個中國政策」(one China policy)與中國政府的「一個中國原則」(One China principle)是不同的概念。中國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而台灣是其中的一部分」,然而捷克的「一個中國政策」立場只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它唯一的合法政府,並不涉及台灣是否屬於中國。

2023年2月1日,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與捷克眾議院議長艾達莫娃視訊會談(外交部提供)
2023年2月1日,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與捷克眾議院議長艾達莫娃視訊會談(外交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