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機與軍方專用機兩個月三度降落台灣,頻率之高引起海峽兩岸關注。北京已強硬表態反對,有聲音擔憂,台海緊張局勢是否會再度升級。
繼上月6月6日三名美國參議員乘坐一輛巨大軍機赴台訪問後,美國方面又在上周與本周分別派專機降落在台北機場。最近兩次降落相對低調,美國與台灣官方均無正式宣告。
北京上周曾嚴厲警告美國與台灣,不要謀取「台獨」,「中國必然統一」。但有專家對BBC中文分析稱,這種操作是美台交流常態化的體現。無論北京還是台北,如果進行過多政治解讀,反而可能會將兩岸關係推向更為緊張的對立局面。
三次任務細微區別
據台灣中央社報導,一架疑似屬於美國的C-130運輸機於7月19日中午降落台北桃園機場。機身上沒有任何明顯標識,停放期間可以看見地勤人員裝卸載於木箱的物品,同時還有一個紅色帆布袋,飛機在作業完成後飛離,中間停留約1小時15分鐘。

台灣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成員、民進黨立委王定宇當天在臉書專頁上表示,「美國軍機」降落台灣。他稱這架「任務專機」由菲律賓馬尼拉機場起飛,據了解是美國在台協會(AIT)包機,上下機的物品都屬「外交郵袋」。
美國與台灣政府未對此發佈任何官方信息。
台灣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此次抵台的為L-100-30運輸機,是美軍C-130運輸機的民用版,隸屬的航空公司H&T Airways規模非常小,「通常(被認為)是美國情報單位的外圍機構」。
這已經是今年第三次有美國軍方有關飛機降落台灣。今年6月6日,三名美國參議員乘坐美國空軍C-17戰略運輸機抵達台灣作短暫訪問,機身上「美國空軍」 (US Air Force)的標示清楚可見。這是美國國會議員首次乘軍機到訪台灣。
7月15日早上,美軍C-146A行政專機據報自日本沖繩抵達台北松山機場,並在停留不到一小時後起飛離去。台灣媒體報導稱機上沒有任何乘客,而美台雙方政府均未對此次降落原因作出說明。
蘇紫雲指出,C-17是美軍正規軍機,6月是為執行VIP運送任務抵達台灣,估計美軍當時在執行任務的同時也在做「操作共同性」的準備,即熟悉大型運輸機在台北松山機場的降落任務,以備「必要時候的軍事合作與交流」。
台灣媒體引用不同人士報導稱,7月15日與19日的兩次降落,均與美國在台協會有關。美國在台協會目前正處人事交接過渡期,前任社長酈英傑(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已於7月15日離開台灣,新任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同日接任,將在居家檢疫及自主管理結束後正式履新,而新任副處長柯傑民(Jeremy Cornforth)也已於7月19日抵達台灣。
蘇紫雲認為,美國全球使館體系十分健全,7月的兩次降落應該不會是為運送私人物品,而有可能是為軍方通訊設備的正常維護升級運送裝備,或是為美國在台公務人員運送疫苗。 (相關報導: 兩個月來三架,美軍持續「挑釁中國」?美軍軍機頻頻抵台,環時總編放話:該說的都說了,再來就是行動了 | 更多文章 )
「非政治驅動」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高級訪問研究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則表示,鑒於美國政府沒有對最近的兩次降落發表聲明,機身上也沒有任何美軍標誌,說明美國並無意借此向北京發送信號,應該只是與疫情下商業航班往來受擾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