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那年,她決定投筆從政...「德國媽媽」梅克爾如何成為自由世界舵手?

柏林杜莎夫人蠟像館的梅克爾雕像,以及她著名的手勢「梅克爾菱形」。(美聯社)

11月的寒冬,安格拉和兩位女友剛洗完三溫暖,發現街上瀰漫著一股躁動,她們從人群議論中得知,阻隔兩德的柏林圍牆已經開放……

1989年11月9日,柏林圍牆倒塌,兩德邁向統一之路。僅3個月後,東德物理學家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就放棄學術工作,加入蓬勃發展的新興政黨。27年來,梅克爾的敏銳直覺引導她一路成為德國第一位女總理,與生俱來的嚴謹、沈靜,則伴隨她避開一次又一次的政治災難,最終化身德國、歐洲乃自「西方自由世界」最重要的掌舵手。

梅克爾從政近35年來,從不起眼的東德女孩變成可靠得人心的「德國媽媽」。(美聯社)
梅克爾從政近35年來,從不起眼的東德女孩變成可靠得人心的「德國媽媽」。(美聯社)

1954年7月17日,梅克爾出生於前西德的漢堡,當時的名字為安格拉・卡斯納(Angela Dorothea Kasner),一家人很快便跟著擔任牧師的父親搬至東德滕普林(Templin),她在那裡度過36年的前半生。

身為家中長女,父親又是嚴正清明的牧師,安格拉自幼向學,總是名列前茅,大學以優異成績進入萊比錫大學攻讀物理,1986年取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並進入原東德科學院物理研究中心從事學術工作。她還精通俄語,1974年曾獲選參加莫斯科交流團,在那裡認識了烏里希・梅克爾(Ulrich Merkel),23歲時兩人成婚,從此成為安格拉・梅克爾。

她的第一段婚姻生活情景如何?為何至今還保留前夫姓氏?梅克爾從未認真談過這些,只透露自己當時「因為大家都結婚,所以也想結婚」。無論如何,這一段婚姻只維持4年多,而且1982年梅克爾離開時相當決絕,幾乎是一夜搬離兩人住處。

但這也許已經透露出端倪——往後的人生裡,梅克爾多次展現出決斷的勇氣,踏上從政之路、與政治導師斷絕關係、廢核與歐元危機等,每一次在時代的轉折點,梅克爾都是幾乎不吭一聲就轉變為另一個人,而且總是能準確無誤、毫無罣礙地踏上符合趨勢的道路。

脫離婚姻後,梅克爾在攻讀博士期間認識了第二任丈夫紹爾(Joachim Sauer),紹爾是她的指導教授,也是極為出色的量子化學家。和梅克爾一樣,紹爾不喜張揚,極少跟著梅克爾出席活動,連2005年梅克爾就任總理也缺席,為數不多的公開場合上也不苟言笑,他的妻子統治德國,他卻只接受關於學術研究的採訪問題。

梅克爾與她的丈夫紹爾。(美聯社)
梅克爾與她的丈夫紹爾。(美聯社)

扶搖至上的政治之路

1990年,梅克爾加入的「民主覺醒黨」(Democratic Awakening)與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基民盟)合併,穩重又不屬於任何派系的她,迅速被西德總理柯爾(Helmut Kohl)相中,1991年12月,梅克爾已在國會宣誓就職為婦女與青少年部部長,柯爾甚至暱稱她「小姑娘」(das Mädchen)。對喜好比例代表制的柯爾而言,梅克爾兼具來自東德、新教徒、女性三種身份,顯然是兩德統一階段最好的融合代表之一。

受到柯爾庇護,梅克爾陸續擔任要職,環境部長、基民盟總書記和副主席等,接受一波又一波的政治洗禮。梅克爾雖然生性害羞,不擅面對媒體,但她認真又謹慎,很快就在政壇如魚得水。 (相關報導: 沒對手、好無聊?德國國會大選 梅克爾「四連霸」勝券在握 更多文章

1998年,柯爾第五次參選,卻因德國統一後經濟發展遲緩而大敗,基民盟又爆出政治獻金醜聞,柯爾僅能逃過牢獄之災,聲望重挫不起,他的得意門生梅克爾,竟也站出來要求他辭去黨主席,帶領德國走過分裂與統一的柯爾只好黯然下台。2000年4月,梅克爾就以9成支持率當選黨主席,成為這個保守黨派史上第一位女黨魁,此時的她加入基民盟僅僅10年。

梅克爾與她的政治啟蒙導師柯爾。(美聯社)
梅克爾與她的政治啟蒙導師柯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