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慰爽到自己,卻傷了她們!揭密AV產業血汗真相,短短幾分鐘「舒服」的代價竟然這麼大

在家裡看免費A片,原來會造成這樣的傷害!(示意圖/すしぱく@pakutaso)

哲學討論百無禁忌

不論課題是同性戀、亂倫、人獸交……以至於今次要談的自慰,總之凡是道理可及的課題,原則上皆可是哲學討論的議題。討論禁忌絕非為了要從逾矩中獲得快感。首要的目的,是我們要以情理審視社會與人生,拒絕當一頭盲從社會規矩的豬。

話雖如此,筆者卻隱約感覺到道理在現實實踐有不少難處。在現今匿名發表言論盛行的網路世界裡,問題似乎不再是人完全避諱不談這些「禁忌」。匿名讓人暢所欲言,本身應是一門美事。不過,真誠反思與參與討論的人卻看來仍屬少數。更令人擔心的是,一些哲學文章像是純粹成為了立場表態的社交工具。若果哲學在社交媒體裡最終只是表達既有立場,而非促進真誠的理性討論或者思考,這多半是則壞事。當然,這些觀察或多或少只是筆者在杞人憂天。或許,我們應要願求的只是自由心靈一點一滴的漫長累積。想要實現任何遠大的理想,我們都需要一點耐性,也要反覆考慮推廣的方式合不合宜,摸着石頭過河。

哲學討論的論述固然有高下之分,卻很難有一種無容置疑的終極正確立場。引發思考與探索的問題,往往比直截了當的答案或者立場更為重要。在下面的討論,筆者亦較希望刺激讀者思考,而非給予鐵定的答案。

自慰作為個人的自由/權利

讓我們返回自慰的話題。現代人大多會認為這種行為屬於私人領域之事,只要在自己的房間或被窩裡做,便無不妥。這個常識般的想法,有着高舉個人自由的傳統哲學為其背書。 英國大哲學家密爾(J. S. Mill)在其1859年出版的經典著作《論自由》(On Liberty)裡提出了一條哲學原則,為這想法奠基。那條原則一般稱作「傷害原則」(harm principle)︰

除非某個人的行為傷害到他人,否則那個行為不應該被任何力量(包括政府與社會)所禁止。

這條原則的重點是,只要沒有傷及他人,人就應該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密爾緊接着以一句話完全道出了背後的高舉自由精神︰「個人就是他自己、他的身體與心靈的主宰(Over himself, over his body and mind, the individual is sovereign)。」你我可以選擇過彼此都不欣賞的生活方式,但只要那些生活方式沒有傷害別人,我們都沒有權去干預他人的生活。

如果接受上述的原則,我們似乎可以解釋或證成到今人普遍應該享有的諸多權利與自由,以及一些合理的限制。只要沒帶來任何實質傷害,我們便應該可以自由地發表意見、集會和做種種不同的事。那麼,自慰似乎就是其中一項不會傷害到別人的行為,因此我們亦可以自由地做。

不過,這條原則本身是對的嗎?只要不傷害他人的話,自殺也可以嗎?自殘身體也可以嗎?我認為,此原則只告訴政府與社會不應該以實質權力(包括法律與武力)干預純粹屬於私人領域的生活選擇,卻沒有說傷害自己的行為可免於所有的道德指責。如果這是對的話,那麼下一個問題自然就是:究竟自慰有沒有傷害到當事人自己? (相關報導: 「我緊緊地用雙腿夾住抱枕,啊⋯⋯感覺很舒服」性教育童書在印尼引發爭議 更多文章

傷害自己?

https---www.pakutaso.com-shared-img-thumb-PAK75_tekubiwoitametakabedon20140322.jpg
自慰過度,也是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的。(示意圖/すしぱく@pakutaso
 

有時候,我們會聽到一些「手淫會導致乜乜乜」的網上戲言/流言。當然,暫時醫學中沒有可靠的證據顯示自慰對健康有害。不過,如果自慰果真會傷害到自己,或許它就與自殘身體的行為一樣壞。批判思考的課本有時也會教同學,我們無法從「沒有證據支持X的說法」推論出「X是假」的結論。所以,嚴格地說,我們只會說「目前無法得知自慰會否對人的健康有害」。有兩點筆者卻是頗肯定的,那就是「過度」自慰與「過度」使用你身體任何一個部分,例如提起你的手很多次一樣,都很可能傷害身體。我們不用探討過度自慰是否有錯──這是無謂的,因為根據定義,「過度乜乜」就肯定是有問題的。在這裡,我們可以關心正常手淫的行為(即使只是偶爾一兩次)本身是否存在道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