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齡婦女要照顧小孩兼顧家庭工作,難度媲美「不可能的任務」,高雄市社會局為協助完成任務,運用高雄市公益彩券盈餘基金,自97年起至今持續推動「高雄婦女經濟培力方案」成果豐碩。
社會局指出,培力了380名經濟弱勢及中高齡婦女,輔導21個單位發展在地產業,成功開發產品,打造自己的品牌進入市場,還有成功展店的例子,昨(11)日發表成果,展現高雄在地女超人力拼經濟的軟實力。
以行動及行銷力打入市場
47歲唐靜宜,97年就加入方案,她憑著「學習、思考、調整、努力再努力」及「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更上手」的意志,開發系列商品,跟著方案市集擺攤,到決定自己開店。唐靜宜說,這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膽量,夜晚常常睡不著,家中浴室的鏡子貼滿激勵自己的話「我,唐靜宜,一定可以的!」,也終於成功展店。
社群結盟是現今的趨勢
癲癇病友共同營運的「閃電包子鋪」參加培力方案,引進專業團隊協助。閃電包子鋪專案經理蕭俊澤表示,運用網路行銷快速提昇包子舖知名度,需更大產能,提供癲癇朋友及家屬回歸職場就業的機會,例如:50歲罹患先天性癲癇的黃小姐、病友家屬妙惠媽媽,都因自己不定期發病及需要照顧孩子,無法穩定就業。
蕭俊澤說,她們加入包子鋪後,從門外漢開始,學會攪麵糰、壓麵、發酵、成型,一顆顆熱騰騰的包子讓她們找回自信,現在不但專責配方與口味研發,還負責培訓新進病友,甚至有意自己開早餐店。
杉林區「築夢新故鄉文化產業發展協會」在專業團隊診斷與重點輔導,成功打造「小森時光」品牌;「高雄市天晴女性願景協會」主力培訓單親婦女及新住民姐妹牛角鬆筋技能,從市集展攤到研發「鬆道家」的品牌,發展到家服務,提供姊妹就業機會。
高雄婦女經濟培力方案 充分體現女性的「拼經濟」
社會局長姚雨靜表示,根據勞動部公布105年中高齡勞動參與率為62.42%,男性為75.48%、女性為49.88%,男性仍高於女性。弱勢婦女往往因需要照顧小孩無法兼顧家庭與工作或年齡大找事不易,女性從事非典型工作比重仍偏高。
姚雨靜說,為增進經濟弱勢婦女及非營利組織的創業知能,社會局辦理「高雄婦女經濟培力方案」,透過「學習力」、「行動力」、「行銷力」、「公益協力」多元學習,運用社群力量,協助婦女建立信心,透過網路、市集、工作室或展店等方式進入市場,增加家庭收入,達到經濟自主,充分體現女性的「拼經濟」。
女力經濟假日市集本周六登場
「女力經濟假日市集」9月16日,周六中午12時至晚上7時,將在草衙道水驛廣場熱鬧登場,由高雄婦女經濟培力方案輔導的28家非營利團體及婦女設攤,展售各種特色小吃、農特產、工藝品及鬆筋服務等。 (相關報導: 男性軟體工程師承認吧!女生的程式碼設計功力比男生更好! | 更多文章 )
活動也推出好禮雙重送,憑草衙消費發票按讚送好禮等活動,邀民眾逛市集,拿好禮,相關活動資訊可上女力經濟方案臉書粉絲團「好好逛幸福館」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