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收入破億財富自由,德州撲克冠軍揭牌桌、股市共同之處:千萬別看歷史價位

從股市和牌桌的相似之處,就可以找到賺錢的獲利方程式。(示意圖/取自Freepik)

編按:

德州撲克亞洲指標性賽事─紅龍杯冠軍Raymond Wu,加州大學心理學系畢業,現為專業投資人,德州撲克職業選手。大學因為朋友聚會而對德州撲克產生興趣,不顧家人反對,全心投入、鑽研其中,是第一位進入歐洲撲克巡迴賽排名的華人,紀錄保持近十年;更在亞洲最強賽事—澳門紅龍盃撲克錦標賽多次優勝奪冠。心理學、自律、專注、對數字的高度敏銳,是他在牌桌上勝出的關鍵。新書《致富強心臟》揭露15年濃縮的逆向成功祕辛、致勝心理關鍵。

玩牌的人都知道,犯錯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沒有必要去放大它,你只需要知道何時放棄。

決策對了,波動沒關係、結果沒關係。

撲克和股票一樣充滿幻術,有時候用對的策略卻輸錢,讓你懷疑自己,越來越沒信心;有時候明明用錯戰術或是亂打卻能賺錢,還賺得超多。如果看不清每一次輸贏的真相,搞不清是因為運氣還是技術,而重複一時賺錢的錯誤策略,就會掉進輸錢陷阱,越輸越多。

長年的牌桌訓練,讓我可以看清真相,在股海中累積財富。如果沒有意外,幾年後,股票投資的收入將超過打牌的成績,成為我人生的第二曲線。

長年撲克訓練,看清股市幻術

其實我一直夢想成為一名股票交易員,小時候,常看家人盯著電視解盤節目,我覺得很有意思。八歲那年,我好奇地問:「這是不是能賺錢?」、「可以,賺很多錢!」、「好,那我要做這個。」然後我就對股票超有興趣。十二歲的時候,爸媽真的帶我去華爾街,參觀紐約交易所還跟大金牛拍照,「這就是我以後工作的地方。」

沒想到,後來找到更有趣的賺錢工作,一頭栽進德州撲克的世界。

在邁向職業選手的路途中,曾經因為破產而心灰意冷,一度打算放棄轉行,就是大三暑假,半個小時輸掉兩百萬。最後一次破產那次,跑去書店買了一堆股票書,開始研究,試圖重新找回小時候的志願。後來重返撲克圈,確定人生與股票交易員無緣。但從那時候開始,我的股票投資沒停過,只要手上有閒錢就買,五萬、十萬持續買進。隨著手中持股越來越多,基數變大,漲跌時特別有感,一個決定下去,就是幾十萬上百萬,跟打牌一樣,於是我又開始上課,積極研究股票

股票和撲克很像,需要明確算出每一個標的的價值。大家都知道德州撲克的AA在還沒開牌前價值最高,但是隨著公共牌發出來以及其他玩家的動作,AA的價值會出現浮動,有時往上有時往下,你必須跟隨這些信息,來機動調整對於當前這把牌的「價值」認知。股票也是,找出好標的,算出內在價值,低於內在價值買進,高於則賣出不用在意每日的小波動,因為它根本不會影響這支股票的內在價值

股票又跟撲克不一樣,撲克的難度會隨著級別線性上升,越上面越難。以股票來說,不到太大的規模,操作幾十萬跟幾百萬並不會有太大區別。而且股市裡面的「魚」非常多,一堆不懂、亂玩的投資人每天關注著「價格」,然後靠著「感覺」來「投資」

巴菲特比喻,股票市場就是自動投球機,每天會投很多球給你。這場棒球比賽,沒有三振出局,不限次數,但真實的球賽不揮棒會出局。 (相關報導: 40萬放7年,竟然默默滾到100萬!不看盤、股利拿來出國玩⋯人妻揭她超聰明存股心法 更多文章

德州撲克有盲注、有時間限制,不能一直等牌,你會被迫採取行動,很多時候必須在壞球情況下揮棒;但股票沒有時間限制,想等什麼球就打什麼球,就算不揮棒也不會出局,直到合適的球飛過來,報價也正確,再用力揮棒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