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這波疫情自五六月迅速竄升,達到每日數百例確診後,因為全國共同努力防疫,六月下旬起疫情趨緩,由百例逐日降至一二十例乃至以下,七月以來除雙北及週邊地區外,許多縣市更連續零確診,促使中央終於下令十三日起微解封,並稱各縣市可因地制宜、彈性調整。
結果令人欣慰的是,對於最易因脫口罩吃喝引起感染的餐飲店內用,不只疫情重災區的雙北及共同生活圈的桃基宣布禁止,連原擬開放的其他縣市也隨即喊卡,最後只剩澎湖立下嚴格規範後有條件開放。如此基於防範群聚感染(因隠形傳播鏈仍在)而不約而同禁止開放,就是「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形成團結抗疫。而台灣比起全球絕大多數國家,最難得的正是這種團結抗疫!
從去年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開始,台灣政府及民間就發揮了團結抗疫精神,與大多數國家尤其是西歐的散漫遲緩迥然不同。例如英國首相強森再三強調染疫可自然產生抗體,抗體多了就會「群體免疫」。他的態度造成英國疫情大流行,只好被迫封城及嚴格抗疫,最後還是靠施打疫苗度過難關。但即使最近強森又自信滿滿,揚言七月十九要完全解封,英國近日卻每日新增確診數萬例,使得英國累計確診飆破五百萬例;不只各界専家紛紛砲轟強森,英國衛生部長更警告:「英國若全面解封,將進入未知領域,恐怕在這夏天,單日確診就要突破十萬人!」
與西方國家的散漫遲緩有別卻難逃步上後塵的是,當了一年多全球防疫模範生的台灣,竟因悶居太久而在熱點景點突然湧現人潮,四月起全島更盛行人山人海的媽祖等神明遶境及進香活動。於是自華航諾富特飯店引爆本土社區傳染,疫情就幾乎一發不可收拾,由桃園而台北萬華、宜蘭羅東、新北蘆洲等向外擴散,迫使中央不得不宣布先是雙北繼而全國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台灣本土確診病例至七月十五日已(由四月底的總計八十七人)累計達一萬四千多人。這就是防疫鬆懈自滿的代價!
差堪慶幸的是,經過這波教訓後,不只中央,連地方政府也記取了教訓。雖然國民黨蓄意唱衰台灣防疫、打擊國產疫苗,但多數國民黨籍縣市長特別是新北侯友宜、台中盧秀燕、宜蘭林姿妙等,均謹守專業防疫分寸,抗疫績效有目共睹。甚至最近中央鑒於疫情趨緩,力圖逐步恢復經濟活動,而下令七月十三起微解封,侯盧等人對開放餐飲內用都不遵行。如侯友宜就說雙北是疫情重災區,重災區做法跟策略當然要與其他縣市不同。如原擬開放的盧秀燕說幾經權衡,認為脫掉口罩飲食還是危險,再加上北部禁止餐飲內用,若中部開放,恐將造成人潮移動,病毒也跟著移動,所以不予開放。 (相關報導: 風評:雙標成慣性,陳時中聽得懂自己說的話嗎? | 更多文章 )
習慣不斷與中央唱反調的柯文哲堅持「餐飲業餓死比染疫病死嚴重」,他的討好餐飲業逼使中央不得不提前開放餐飲業內用。但問題是餐飲業餓死不容易,不當的解封造成病死反而更容易,所以謹守專業防疫分寸的各地方政府才會決定防疫安全優先。他們的決定完全正確,最佳證明就是侯友宜舉出南韓與荷蘭的例子,說:南韓七月一日微解封,餐廳咖啡廳開放內用,確診人數馬上暴增(註:連續九天每天破千例),首爾被迫在七月十二升至第四級警戒;堪稱歐洲防疫績優生的荷蘭相同,「荷蘭一解封,確診人數就暴增。台灣若稍有不慎,疫情也會升溫。若民眾無法保持低度活動,就怕與荷蘭一樣,解了又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