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初上的酒店文化,在日本為何大受歡迎?旅日台灣人:他們幾乎是專業心理諮商

《華燈初上》的酒店條通文化,其實兼具日本兩種酒店營業方式的特色(圖/Netflix提供)

藝人林心如製作及主演的華燈初上迎來第三部,不少劇迷終於可以知道兇手是誰了,這部熱門影集娓娓道出80年代林森北路條通的酒店愛恨情仇與歷史,既然叫做「條通」,就可看出林森北路正是繼承了日本酒店文化而來,不只華燈初上,許多知名的日本漫畫與深夜日劇,也是以日本酒店文化為題材,這邊就讓筆者帶各位一窺日本夜生活的樣貌。(延伸閱讀:Netflix超夯劇「金魚妻」是日本夫妻的真實?旅日台灣人:這三件事,造成外遇文化)

酒店在日本分兩種 華燈初上為綜合版

在日本,酒店分為「ホステス」及「キャバクラ」兩種。

「ホステス」多為定價較高的俱樂部營運模式,由媽媽桑來帶領並教導各個旗下的組員,同組的組員一起協助接待客人,營業額則是相同組別的組員分來分配。由於上述的型態,在日本「ホステス」多為年紀較長的高消費族群才能去的地方,有的店家甚至會進行餐酒搭配來增加顧客滿意度,因此「ホステス」又有「接待型餐飲店」的別稱。

相較之下,「キャバクラ」多為一對一陪酒形式,加上缺乏媽媽桑的關係,每個小姐必須自己學會如何建立個人風格來吸引客人目光,進而增加自己的收入。此外,許多店家為了增加店面的營收,會加入每10至15分鐘輪替的制度,來增加客人體驗不同小姐服務的機會。因為上述形式與價格定位的緣故,能夠消費「キャバクラ」的客群就相較「ホステス」來的廣泛,多為20歲至40歲的上班族族群。

讀者們應該可以發現,華燈初上劇中的「光酒店」,服務內容其實介於日本兩種酒店型態的中間;店裡雖然有媽媽桑的帶領,每位小姐仍必須靠自己的風格來吸引客人消費,營業額則是記在自己帳上,不是由同組組員分配。(延伸閱讀:台北房價有多離譜?旅日地產專家嘆:東京蛋黃區每坪才62萬,而且是實坪!)

為什麼酒店業在日本這麼熱門?

日本因為男公關以及各式俱樂部,衍生出了許多夜晚的獨有文化。筆者問過身邊不少去消費過的朋友,在當事人同意下,跟各位分享從消費者角度,為什麼這類型產業會大受歡迎。(延伸閱讀:清酒、梅酒百百款...唯獨這款酒,日本人1年要喝下60億公升!)

A男感想是:「一開始會想去酒店只是因為工作壓力大,想要找人喝酒聊天。畢竟顧問工作沒日沒夜,沒辦法預約心理諮商師上班時間談談。某次在一間俱樂部認識了M媽媽桑,只是偶然的提到了工作上碰到的難題,對方竟然能夠很有條理的分析,並加上了個人創意,給出一個超乎我想像的好答案,我才知道顧問業除了學習理性分析外,更是需要加入像是M桑一樣的柔軟性,才能突破重圍給出框架外的答案。」 (相關報導: Netflix超夯劇「金魚妻」是日本夫妻的真實?旅日台灣人:這三件事,造成外遇文化 更多文章

B女:「我一直都對自己沒什麼自信,加上日本的工作環境就是比較重男輕女,明明應徵了綜合職位,有時候卻會被上司使喚做一些雜事。職場上的同齡男性要不是玩咖就是宅男,所以我沒有能夠傾訴的對象,直到有次跟大學同學閒聊,發現他們竟然每個月會固定找幾天,去銀座找男公關聊天。被大力推薦後,我半信半疑的去了一次,本來以為會跟職場一樣都是些花花公子,想不到對方卻認真聆聽我的煩惱,所以我覺得是男公關重新給了我自信跟勇氣,讓我可以面對職場的各種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