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台灣還有「護國神山」(huguo shenshan/magic mountain that protects the nation)。這座山不是什麼複雜的防禦工事,也不是跟某個大國簽署的條約。這是台灣人對其規模高達1470億美元半導體產業的稱呼,這個數字相當於台灣GDP的15%,幾乎是台灣出口的40%。除了作為台灣經濟的支柱,也是其安全的保證。
《經濟學人》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在東京再度展現他對「美軍協防台灣」的正面態度,這也是他在上任後第三次表態「這是美國的承諾」。不過白宮發言人也如同前兩次一樣,隨即表示「美國政府的相關政策沒有改變」,拜登第二天也做出相同發言。雖然美國政府的真實想法惹人疑猜,但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確實不容國際社會忽視,這也是台灣安全的重要保證。不過最新一期《經濟學人》談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這座神山的「魔力」還能維持多久?
《經濟學人》指出,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能夠生產全球最先進的晶片,這一點也讓台灣成為汽車、航空與其他消費電子產品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環。就算是美國與中國的製造業、甚至是軍方,也要仰賴台灣生產的半導體。為了保持這座「護國神山」的魔力,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就必須維持其既有的技術優勢。

尤其作為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業者台積電,全球先進晶片市場的90%都是由它生產。小到iPhone、大到超級電腦,其計算核心都是使用這些零件不超過10奈米(比一張紙薄上1萬倍)的晶片。即便三星跟英特爾生產的晶片試圖接近台積電的最高水準,但還是差了一截,這兩家半導體巨頭的技術創新速度,同樣也只能瞠乎其後。
有趣的是,台積電並非靠著晶片設計,而是專注於製造晶片才獲得了今天的主導地位。他們的專業製造技術,也成為競爭對手迫切想要獲得的商業機密。中國政府則是制定了2025年自產70%晶片的目標,2014年先是設立了1390億元人民幣的國家半導體基金,2019年又再追加了300億美元,地方政府也投入了至少250億美元。此外,中國在2020年宣布對先進晶片製造商實施10年免稅優惠。不過就在同一年,美國也開始限制對中國出口晶片製造設備。

《經濟學人》稱,不少獵頭公司都在新竹科學園區物色人才,企圖將寶貴的專業技術帶到韓國、美國或是中國。中國「晶片自主」的企圖與相應的激勵措施,除了讓晶片廠大舉擴張,而且吸引了許多台灣的工程師與管理階層。根據台灣方面的數據,光是2014到2019年間,就有超過3000名半導體製造業的勞工西進中國,這個數字高達台灣晶片生產總勞動力的7%。 (相關報導: CSIS研討會》美國總統拜登出訪日韓,各方關注「印太經濟架構」實質內容 | 更多文章 )
《經濟學人》指出,台灣確實對其晶片產業的發展與人才流失感到擔憂。立法院5月20日才通過了《國家安全法》的修正案,希望遏止境外勢力利用不正方式取得足以影響台灣產業競爭力及核心的技術;明定受政府機關委託、補助或出資達一定基準從事涉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業務者,前往中國應經審查會審查許可;經濟間諜活動更被明文規定為犯罪,面臨最高12年有其徒刑,但該法並未界定何者構成核心技術或商業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