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舞集2017年的全新鉅作《關於島嶼》4日下午在雲門劇場舉行彩排記者會。《關於島嶼》由作家蔣勳朗讀台灣作家描繪島嶼的文字,搭配台灣地名、山川的文字投影,堆疊出不同風景,匯聚了多位年輕藝術家,由世界劇場設計大展首獎得主周東彥負責影像設計,音樂創作則請到甫奪得金曲獎、並於世大運開幕演出獲得滿場喝彩的桑布伊演唱。籌備3年的《關於島嶼》將於11月24日在國家戲劇院世界首演,接著會在台中、高雄、嘉義等地展開為期1個月的台灣巡演,明年起也將在英、美、法、德、俄等國演出。
「字」是《關於島嶼》很重要的視覺媒介,由蔣勳朗誦楊牧、黃春明、簡嫃、陳育虹、劉克襄等當代作家描繪島嶼的文字,口白的字幕衍生為投影幕上以漢字堆疊成的視覺風景,文字流動、拆解、重組,舞者被文字的落石擊中而翻滾,在快速傾瀉如瀑布般的文字中跳躍奔跑,畫面震撼。
「字」是《關於島嶼》很重要的視覺媒介,口白的字幕衍生為投影幕上以漢字堆疊成的視覺風景。(陳明仁攝)
影像設計周東彥:林懷民要我們繳械 把原來的武功都丟掉
周東彥描述跟林懷民合作的過程,林要他們都繳械,把原來會的武功都丟掉,不要任何立體、3D的東西,「我們從挑字體開始,漢字是怎麼來的,哪些東西與我們有關,老師把好多資料丟給我們,我看了吳明益的作品才認識新高山(玉山的別名),整個創作過程不斷在跟自我對話,最後的成品也跟我以往的創作很不一樣。」
《關於島嶼》影像設計周東彥表示,整個創作過程他不斷在跟自我對話,最後的成品也跟以往的創作很不一樣。(陳明仁攝)
周東彥表示,漢字在《關於島嶼》中,轉化為河流、瀑布、星空,與舞蹈並行發展,彷彿訴說歲月的流逝與世事的變遷。其中星空的一幕,以台灣地名、山川、河流、植物名組成,一個字是一顆星,為了這幕,周東彥形容好像在做精工鑲鑽,手工細細縫綴上萬個字,建構出撼動視覺的文字星空。
舞者在以漢字堆疊成的視覺風景中跳躍奔跑,畫面震撼。(陳明仁攝)
關在漆黑錄音室中 桑布伊挖掘靈魂深處的低吟、高歌、嘶吼
林懷民找來桑布伊在舞劇中吟唱非文字的曲調,他認為桑布伊是最能代表台灣的聲音。不過,《關於島嶼》卻讓桑布伊吃足苦頭,桑布伊表示林懷民要他重新去找到聲音,跳脫以往的演唱方式,不要旋律,不要詞句,逼得桑布伊在錄音室抱頭苦思,關掉燈光,把自己關在漆黑的錄音室3小時,最後再由雲門音樂總監梁春美從3小時的錄音中擷取出來,這些從靈魂深處挖掘出的低吟、高歌、嘶吼,一段一段宛若織棉般,編織成《關於島嶼》的音樂。
(相關報導:
「即便天災不斷,仍然仰望星空」 林懷民、雲門訴說《關於島嶼》的故事
|
更多文章
)
《關於島嶼》音樂創作桑布伊表示,吟唱時他腦海中的畫面是對這塊土地的想像。(陳明仁攝)
記者詢問桑布伊,被關在錄音室時,最後讓他唱出些東西的當下是被什麼觸動?桑布伊回答,吟唱時他腦海中的畫面是對這塊土地的想像,他是卑南族,來自台東知本,面向太平洋,後面有山、河流,家裡務農的他,常常腳趾、手指縫都有泥土,身上有草、青苔的味道,因此他對土地的感情是很直接的。而也因為原住民沒有文字,傳承文化是透過旋律歌謠,音樂對他們來說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是魚需要水一樣。
「字」是《關於島嶼》很重要的視覺媒介,由蔣勳朗誦楊牧、黃春明、簡嫃、陳育虹、劉克襄等當代作家描繪島嶼的文字。(陳明仁攝)
《關於島嶼》的服裝設計,由9度登上倫敦國際時裝周的詹朴與APUJAN團隊操刀,《關於島嶼》是他首度跨界舞蹈服裝設計。從素樸的概念出發,從島嶼找顏色,將泥土的褐,山林樹木的綠,海的灰藍,廟宇的橘紅,融為服裝色調,讓台灣的色彩隨著舞者身體起伏開展。
《關於島嶼》的服裝設計從島嶼找顏色,將泥土的褐,山林樹木的綠,海的灰藍,廟宇的橘紅,融為服裝色調。(陳明仁攝)
林懷民表示,《關於島嶼》的確打破了過往的章法與程式,投影中的許多「字」被拆解、打翻,用的字從有秩序到無秩序,創造視覺上的山水。林懷民說,《關於島嶼》從2015年開始籌備,原預計當作台北藝術中心開幕首演,但因為北藝中心的延宕,讓他們有3年時間面對這個作品,可以慢慢改變,讓這個東西變得更好。
(相關報導:
「即便天災不斷,仍然仰望星空」 林懷民、雲門訴說《關於島嶼》的故事
|
更多文章
)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表示,《關於島嶼》打破了過往的章法與程式,投影中的許多「字」被拆解、打翻,用的字從有秩序到無秩序,創造視覺上的山水。(陳明仁攝)
11月24日展開台灣巡演 明年起全球巡演
《關於島嶼》將於11月24日到12月3日在國家戲劇院世界首演,接著在12月8日到10日在台中國家歌劇院、12月16日至17日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12月22日到24日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展開為期1個月的台灣巡演。明年起英、美、法、德、俄等國演出檔期也已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