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北京寫小說,陳冠中:中國的現實比虛構更荒誕

香港作家陳冠中書寫烏有史《建豐二年》,讓國民黨繼續「治理」中國大陸。(夏珍攝)

十年磨一劍,一劍既出就接二連三,繼2009年出版《盛世:中國,2013》、2013年出版《裸命》,香港作家陳冠中今年再以《建豐二年─新中國烏有史》,被喻為「新中國三部曲」而引發討論。三部曲顯然無法滿足陳冠中的創作欲望,長居北京已十五年的陳冠中,在新作出版後,立刻已經開始構思「四部曲」,依舊以中國─北京為架構。

儘管他的書在中國始終無法出版,但是,中國有太多故事可寫,現實甚至比小說更精采,他還是要留在中國大陸,繼續寫下去,而且,義無反顧以寫小說為志業,「因為小說筆法可以有不同的切入點」。

陳冠中是香港知名作家,生於上海,長於香港,曾經在台居住六年,這六年中他製作電視節目,曾邀張大春和平路,各寫十集前總統李登輝的故事,張大春交了稿最終成書《撒謊的信徒》,「但沒拍成。」平路沒交稿。最後陳冠中自己寫了《總統的故事》也以此拍成劇,不過選前沒能播,選後再播沒引起太多迴響,這個故事由皇冠出版,平實敘述李登輝擔任總統前的種種。和陳冠中其他作品風格差距甚遠。但多少反應他以「當代」為書寫標的的偏好。

在台灣有一種寂寞:被世界遺忘

在台北六年,後面兩年其實沒啥事好做,「台北太舒服了,捨不得走。」2000年他鐵了心要離開,「在台灣有一種寂寞,覺得被世界遺忘,台灣這麼愛世界,世界卻忘了台灣。」陳冠中說,那個時候他有強烈的欲望要寫中國,都說中國崛起,「但我在台灣寫不了中國大陸。」這一去,中間儘管仍有若干作品,但都不是他心目中的「小說」,其中焦慮不足為外人道,直到《盛世》完稿,當時他已近六十歲,「我大大鬆了一口氣,如釋重負,確定自己寫得出來。」

緊接著,就是以西藏為背景的《裸命》,在這十年出頭的時間裡,「大陸多少窮人轉眼變富豪,這發財的十年啊,我卻憋著一口氣要當小說家。」陳冠中的笑裡彷彿有感嘆,更多的卻是堅定,「既然寫出來了,我就決定好好寫,不再悠來幌去,我的故事對年輕人而言,多勵志啊,起步這麼晚,沒有問題,還是做得到。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也就只有一個張愛玲,我們晚一點,沒關係。」

移居北京寫小說卻不能出版:簡直是悲劇

落腳北京立志寫中國,結果他的書沒有一本能在中國出版,不只是遺憾,「這簡直是悲劇。」陳冠中自我嘲諷,「我的理想讀者是中國的知識份子,偏偏他們看不到。」《盛世》在台灣出版後,有長達半年的時間,簡體版在大陸網路流傳散佈,「一毛版稅都沒有,但在知識圈擴散得還不錯,《裸命》和《建豐二年》就弱一點。」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大陸網管趨嚴,控制傳佈也罷,還算不準其中政治風險有多高。 (相關報導: 瑞典過日子》圖書館只能看舊書破書?瑞典人這樣把新鮮知識送到偏鄉孩子身邊! 更多文章

陳冠中的中國三部曲:《盛世》、《裸命》和《建豐二年》
陳冠中的中國三部曲:《盛世》、《裸命》和《建豐二年》。(均為麥田出版)

《盛世》預言年份在2013,書中所述迄今合拍,起手筆「消失的一個月」,直入虛實異境,其實正是世界與中國的對映,寫作時的2008年北京奧運,「盛世中國」成形,而全球金融海嘯打得世界經濟奄奄一息,當人們充滿盛世幸福感的同時,可以對周遭的大事小事慘事視而不見,中國消失的豈只是一個月,而是一代國民的集體記憶。附帶一提他的神來一筆,曾經在台灣收購媒體引發爭議的旺旺集團,小說中併購的是美國全國咖啡連鎖店星巴克,真讓中國露頭露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