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又要擔心「親家變冤家」!為什麼姻親關係如此難搞?專家解析背後真正原因

為什麼姻親關係如此難搞?專家解析背後真正原因(BBC)

結婚之後與另一半家人的關係有好有壞。理論上,夫妻兩人結婚後各自都新增了一個家庭,連帶而來的是更多的支持網絡。大多數人不會一開始就討厭對方家人,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2012年的研究發現,絕大多數新婚夫妻期待與對方家人能有正面聯繫。

但是出於種種因素,包括社會或家族傳統,媒體渲染和流行文化的角色,這種由姻親結合的家人關係通常被認為容易引起摩擦和糾紛,甚至是從親家變成冤家,尤其是在姻親雙方家庭的女人之間。

與另一半家人關係不睦的例子有很多,《哈姆雷特》(Hamlet)故事中,王后葛楚(Gertrude)的小叔殺了國王篡位,然後逼迫她嫁給他。好萊塢電影《拜見岳父大人》(Meet The Parents)中,勞勃·迪尼洛(Robert DeNiro)的角色利用自己曾經在美國中情局工作過的經驗對未來的女婿進行詳細的身家背景調查。電視上類似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連卡通《辛普森家庭》(The Simpsons)裏,瑪姬(Marge)的兩個姐姐與其丈夫荷馬·辛普森(Homer Simpson)之間的關係都非常糟糕。

真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聽聞許多與另一半家人關係不睦的例子,例如許多關於馬利克(Zayn Malik)和岳母哈蒂德(Yolanda Hadid)關係緊張的報道,以及維多利亞·貝克漢姆(Victoria Beckham)和兒媳婦妮可拉·佩茲(Nicola Peltz)發生爭吵的小道消息。八卦小報對女人之間戰爭的胃口從未消失,進一步加深了我們的文化中對另一半家人的刻板印象。

這些案例都造成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即與另一半家人關係不和睦是很正常的。有專家就認為,這個觀念有其歷史原因,而且在現代生活中,也有許多容易造成兩家人衝突的導火線,讓這種刻板印象對某些人成為現實。

照顧孩子
Getty Images 專家表示,照顧孩子的方式經常是雙方關係不和睦的導火線

「環境因素」

和另一半的家人維持關係如此困難的部分原因在於沒有任何規則可以遵循,例如你要和另一半家人住的多近或多遠?多久見面一次?彼此負擔什麼樣的責任?這些都沒有正確答案。

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研究姻親關係的教授佩里(Gretchen Perry)指出,姻親雙方家庭彼此之間不一定有共同的觀念和理解。她說,雖然和自己的家人有時候也會發生爭吵和摩擦,但是和自己家人更多的是共同利益和相同看法,而姻親雙方家庭在這方面則比較少有共同看法。

傳統的異性伴侶婚姻組成的家庭結構或許在某方面造就了姻親雙方家庭關係緊張的環境因素,尤其是為婆媳不和的現象提供了基礎。在某些父系社會的傳統中,父母為孩子選擇婚姻對象,結婚後媳婦搬到丈夫家與公婆同住。 (相關報導: 中國官方的疫情數字,「侮辱正常人的智商,剝奪病逝者的尊嚴,嘲諷倖存者的痛苦」 更多文章

在公婆家,家務大小事主要由婆婆做主,因此和兒媳相比,婆婆佔據優勢地位並且有決定權和主導權。佩里表示,在這種環境下,喪失娘家依靠的兒媳頓時發現自己處在一個十分艱難,處處受人控制,而且布滿衝突的環境中,婆媳不和就成了這種傳統家庭生活模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