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對許多人來說是日常調劑的必需品,不過你是否有注意到除了耳機裡那些被我們播放的音樂,走進餐廳、服飾店,其實都默默放著「背景音樂」。這一首首的背景音樂,都有店家精心策畫的巧思,透過音樂影響人的心情,甚至會影響你的行為和決定!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那些店家不說的音樂秘密吧。
透過語音、語法、詞彙等要素,人們組織出了「語言」,語言成為了人們彼此溝通、了解對方的其中一種工具。不過,你是否也曾聽人說過:「音樂也是一種語言」。透過節奏、旋律等的組合,你可以感受到作曲家在音符中所埋下的各種情緒,甚至有時候音樂能夠影響聽者的思維與情緒。
為何很少人在咖啡店放「大悲咒」?為何H&M總是放時下最流行的音樂?關於「背景音樂」對於人之影響的相關研究,國內外已經有非常多學者或論文、期刊對其進行研究了,有的人從心理學的人與環境理論角度出發,有的則從傳播、消費者理論出發。這些看似尋常的「背景音樂」,究竟能對人帶來怎樣的影響效果呢?
播你喜歡的背景音樂,竟讓人甘願「掏錢買單」?
依據學者Mehrabian與Russell的「人與環境理論」,消費者會在自主或不自主的情況下,受到環境的刺激而做出反應,這些刺激包括了燈光、聲音,以及音樂等。另外,學者Donovan與 Rossiter 也在1982年的一項實驗中,發現店內氣氛會影響消費者的心情。在構成店內氣氛中,音樂可說是最常見的,甚至在當代的餐廳、超市、健身房等空間中,想在這些地方找到一間沒有播放「背景音樂」店家,可說是有如大海撈針,非常的困難。
Mehrabian與Russell在1974年提出的M-R模型,被廣泛用來探討實體環境、顧客情緒與接近迴避行為之間的關係。該理論指出,消費者在接受上述提到的店內氣氛後,感情方面會產生變化,因而與行動產生連結,例如:接近行為(停留在店內、搜索店內、與店員對話、再訪)或迴避行為(離開商店、不與店員對話、不再造訪)。不斷變化的消費者情緒,是通過「愉悅」和「覺醒」(另外還有支配)這兩種感情的組合來表達的,愉悅指的是個人感覺好、喜悅、開心、或滿意在環境中;覺醒是指個人感覺興奮、刺激、警戒或活躍在一個狀態。如果在愉悅的情緒狀態下提高覺醒,則會增強接近行為,而如果在不愉快的情緒狀態下提高覺醒,則會使迴避行為增強。綜合上述,得知人會因為受到外部刺激(音樂、燈光、裝潢設計等),因而去影響心情(愉悅、覺醒兩個向度),進而產生接近或迴避的行為。
(相關報導:
為何東西方會不約而同發明出一樣音階?音樂為何能影響動植物生長?專家道破秘密
|
更多文章
)
因此,如果店家能夠去播放顧客喜歡的音樂,那將能提高該顧客的「愉悅感」,進而去促成他產生「接近行為」。這類研究也在其他許多不同的實驗中被證實,如Richard F Yalch與行銷專家Eric Spangenberg在1993年的《Using Store Music For Retail Zoning: a Field Experiment》實驗中,發現在服飾店內播放客人喜歡的音樂時,客人們停留在商店的時間會增加,就連購買的金額也會上升。以及,Clare Caldwell 與 Sally A. Hibbert在2002年的《The Influence of Music Tempo and Music Preference on Restaurant Patron's Behavior》實驗中,也發現在餐廳內播放客人喜歡的音樂,不只增加停留時間與消費,甚至還會提高客人對餐廳的評價與回頭率。
雖然知道了播放客人喜歡的音樂,能讓他們多消費一些,但人有百百種,音樂也有好幾千、好幾萬首,想靠亂槍打鳥找到能符合客人們喜歡的音樂,可沒那麼容易。不過,既然因範圍太廣而打不準的話,何不把範圍給縮小呢?因此,1989年又有學者做了研究,發現在流行樂中,那些流行於24歲左右的流行樂可能是最有效的。
為何H&M的音樂這麼快、咖啡廳的音樂這麼慢?
除了播放消費者喜歡的音樂,可能會增加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外,事實上為商品們挑一首符合它們的音樂也是很重要的。在Charles S. Areni與David Kim的1993年實驗中,他們發現在一家高級的葡萄酒專賣店,與其去播放時下流行樂,播放那種能與地位、名聲、高尚、典雅等能契合葡萄酒給人印象的古典音樂,更可去誘發客人們掏錢買葡萄酒。
類似的實驗,還有如在咖啡廳內播放流行樂、古典樂、搖滾樂,以及不播音樂,這4種情況下,古典樂這種被認為與咖啡店比較搭的音樂,能夠讓消費者放鬆心情、慢慢享用咖啡,也一樣相較於其他音樂更能增加人們的購買意願。
另外像是快時尚品牌H&M,通常就會選用流行音樂榜單中有上榜的音樂,並且著重於「快節奏的歌曲」。因為這些音樂的節奏往往有令人心跳加速的效果,可以促使消費者儘快做決定。
另一個快時尚品牌ZARA在促銷季的時候也會盡可能會把音量開到很大,目的就是敦促消費者加快腳步。
從上面可知道,背景音樂對於商家來說真的非常重要,可不是隨便挑一首最流行的就好了。如果無法抓準客人可能喜歡那些音樂,至少也要想想自己賣的商品,適合搭配哪些音樂。
1、Robert J. Donovan and John R. Rossiter (1982), "Store Atmosphere: An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Approach,"Journal of Retailing, Vol.58, No.1, pp.34-572、Morris B. Holbrook and Robert M. Schindler (1989),"Some Exploratory Finding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al Taste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16, pp.119-1243、Richard F. Yalch and Eric Spangenberg (1993), "Using Store Music For Retail Zoning: a Field Experiment,"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Vol.20, pp.632-6364、Charles S. Areni and David Kim (1993), "The Influence of Background Music on Shopping Behavior: Classical Versus Top-Forty Music in a Wine Store",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Vol.20, pp.336-3405、A.C. North, David J. Hargreaves and Jennifer McKendrick (1999), "The Influence of In-Store Music on Wine Selectio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4(2),271-2766、Clare Caldwell and Sally A. Hibbert (2002), "The Influence of Music Tempo and Music Preference on Restaurant Patron's Behavior," Psychology and Marketing, Vol.19(11), pp.895-9177、Adrian C.North,David J.Hargreaves and Amanda E.Krause (2008) "Music and Consumer Behaviour," in Susan Hallam, Ian Cross and Michael Thaut (eds.),Oxford Handbook of Music Psych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apan) Ltd., p.481-4908、鄧景宜、林韋銓,(2006)。〈服務場所中播放音樂特性、消費者心情與消費評價〉。《輔仁管理評論》,13(3),91-110。9、林美蘭、方妙玲、張瑞淳,(2015)。〈餐廳背景音樂的速度與音量影響消費者等待時間知覺之研究〉。《觀光休閒學報》,21(1),5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