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立委劉世芳26日下午舉辦《Y TALK速度改變生活 黃線改變高雄》系列講座第三場,座談以「創新文化行動」為主題。劉世芳表示,捷運黃線在建設的同時應思考如何納入在地的特有文化,未來捷運黃線,不應只是TOD(交通導向的發展),更應是COD(文化導向的發展),積極推動跨領域合作、創新加值,帶動文化經濟與特色產業。
邀請包括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教授石豐宇、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長尹立、樹德科技大學藝術管理與藝術經濟系主任丁亦真、高雄餐旅大學休閒暨遊憩管理系教授陳慧如,以及駁二文創業者許登栗,共同討論捷運黃線如何打造文化空間、讓高雄在地文化發光。

城市路網配合文化空間帶動經濟效益
尹立表示,高雄過去因為重工業城市的形象,中央的文化藝術資源都沒能投入高雄,但現在以駁二為中心的文創基地已然成形,未來捷運黃線及路網的結合,搭配衛武營藝術中心、海洋流行音樂中心的完成,高雄將創造出專屬高雄的文化空間及氛圍;石豐宇則根據城市規劃概念,指出路網的建構是運量提升的根本,配合市民的生活型態變化、都市規劃發展,才能真正提升效益;
丁亦真認為,捷運黃線行經的地方可以切身與高雄人生活連結,也才能真正帶動消費、促進文化經濟發展;陳慧如則說,觀光最重要的是移動的簡易程度,過去高雄有許多特殊的景點難以抵達,成為觀光推動的弱點,期待路網的完成可以帶動觀光成長,才能構成高雄的經濟效益。
更特別的是,在駁二開花店的老闆許登栗則以自身從台北移居高雄的過程,他說,高雄相較於台北更具空間感,溫度及天氣都適合生活,但如果衣著是個人競爭力的話,準時就是國家的競爭力,黃線完成後,移動的便利性可以帶動高雄人生活的競爭力。 (相關報導: 林俊輝觀點:不要再用天龍國人角度看8年8800億元預算 | 更多文章 )
立院前瞻預算審議 劉世芳:市長交代積極捍衛軌道運算
會末劉世芳表示,捷運黃線對高雄帶來的不只是經濟的提升,更可以帶來文化的躍進。立法院臨時會現在正進入前瞻預算審議,高雄市黨籍立委都被市長陳菊交代一定要極力捍衛高雄的軌道預算,讓高雄不只是競爭力的提升、生活型態也會跟著改變,讓文化綠洲隨著路網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