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MBA還是美國MBA? 每年幫助台灣學生申請歐美頂尖商學院,我發現就算資訊那麼發達,大家對歐洲MBA還是比美國學校陌生,也有一些讀者寫信來問我歐洲商學院的問題,所以我以這幾年與歐洲商學院招生委員會的交流,以及面談幾個申請上歐洲商學院的以前學生、校友,整理出一些學校的資訊及心得跟大家分享。
歐洲商學院是「真正的國際化」
歐洲MBA還是美國MBA?美國學校平均的國際學生比大約在37%左右,也就是說美國籍的學生還是占了六七成;到了歐洲,不論是倫敦的 LBS(倫敦商學院),還是西班牙的 IESE(西班牙那瓦拉大學商學院),所謂international student ratio幾乎都占了八九成以上,這樣的好處是什麼呢?我大部分協助申請上歐洲頂尖商學院的學生告訴我:「幾乎沒有culture shock。」
你不會是少數民族。In fact, nobody is minority.
在美國商學院,放眼望去還是很多白種人,也不能說是被歧視,但是亞洲人(尤其是可憐的男性們)還是多數覺得打不進(或懶得打進)美國人的世界;我在歐洲念MBA的學生則說:「沒有人是少數民族,大家說話是一樣大聲的!(大家的英文也可以說是一樣沒那麼流利。)」
「在教室,在party,在recruiting event,每個人都同樣重要,那種感覺就像是在自己國家,只是換成講英文,換成身邊很多藍眼睛綠眼睛而已!」
我的一個學生,大學時期曾經在澳洲交換學生,他覺得在歐洲念MBA和當初交換學生的感覺很不一樣,當時覺得自己是外來的人,要follow當地的文化,才能融入,才能交到朋友。現在他感覺,大家都一視同仁,「每個國家的同學都熱情地在介紹自己國家,我交到一些印度、巴基斯坦、法國的好朋友,以後去旅遊絕對很好玩。我也很期待去印度參加朋友的婚禮,一定很有趣。」
當然,在美國念MBA也可以交到不同國家的朋友,只是國際學生的比例,讓歐洲商學院的氛圍,截然不同。
MBA的學生愛旅遊,在歐洲就對了!
在歐洲,因為每個國家距離很近,簽證大多通用,許多到歐洲就讀MBA的人也就是看準這個旅行的便利性。你或許想問:「ㄟ?不是去念碩士嗎?」嗯,在MBA,念書的成份還真的沒那麼多!
「大家幾乎就是一個週末玩一個國家,一個長假玩三個國家,畢業後再全部走一遍!」學期中就找到工作的人尤其是如此。
歐洲最頂尖的商學院包含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有法國、新加坡、阿布達比三個校區,所有學生都可以選擇哪個學期要待在哪個校區,也就是說,歐洲亞洲都可以玩到。法國就不用說了,歐洲任你玩,在新加坡上課,也可以到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旅遊,「一個週末來去峇里島也是很常見的事。」我就讀INSEAD的學生說。 (相關報導: 有工作經驗再來!哈佛、柏克萊都用這種方式培養優秀領導者 | 更多文章 )
怎麼選擇歐洲學校
美國商學院的資訊比較透明,公認的Top 15每年大概不太會變動,因為都是二年制,在同一個國家,排名比較方便。歐洲的學校就比較難有一個什麼「標準」,當然還是有公認頂尖的商學院,例如LBS、INSEAD,但是其他學校,與其說看排名,或許可以看你喜歡的國家,你認識哪些校友,你畢業後想去哪裡工作,用這些問題來找學校。(也推薦:選擇MBA商學院,你一定要思考: Lo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