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燠熱的7月,核四預算將在立法院三讀最後大決戰的前夕,台電忽然做出大規模民生限電的措施,讓民眾叫苦連天。台電當時的理由是核二廠發電設備歲修,結果果如台電事前的預期,引發了「台電為了助攻核四預算案,故意要讓民眾感受到電不夠的痛苦」的政治陰謀論。
說是「果如台電所料」是因為台電的歲修排期本來設在核四預算案通過後,就是怕單純的歲修惹出政治陰謀論,但因主管核電廠的原能會反對,只好把限電期排在預算案通過前夕。
不過這種「台電為了發展核電假裝台灣電不夠用」的政治陰謀論,到了28年後的今天,仍然繼續地在影響台灣政壇和能源政策。原因是當初因反核意識形態對上述政治陰謀論推波助瀾的民進黨,如今已經完全執政,且仍然依循反核立場,並將之落實到政策執行上。
也因此近幾個月幾波大停電發生後,民進黨政府和各級民代,總要大力強調「電夠用」──和過去國民黨執政的時候幾乎是完全相反的反應,以免民眾將供電不穩怪罪到民進黨的反核政策上。
政府在主張民生必需品要公營的時候,總有許多的理由和藉口,姑且不論那些理由和藉口是不是真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做為政府政策工具、管理階層由政治任命的這些公營事業機構,總是會在執政黨施政有爭議或問題時,扮演「砲灰」的角色。不管是1994年國民黨執政時的大限電、或是今年以來民進黨執政時的大停電,台電都首當其衝。(新新聞編輯部)
烽火蔓延的核四預算戰,在立法院三讀最後大決戰前夕,突如其來的民生限電,使得燠熱的7月,更加的燃燒沸騰。民眾普遍質疑──是不是爲了護航核四,採取的恐嚇手法?還是在技術上,真的有不得已的困境?或者是一個精緻的陰謀,透過技術的合理詮釋,隱藏著某些政策的目的?
事無規畫手忙腳亂
對於民眾最質疑的限電及大修時機,台電總經理張斯敏表示,最主要是沒有預估到大林、興達的故障和工程拖延;而且也沒有考慮過去限電和現在限電會有不同的民眾反應。而且雖然五月就可以停機,但是核四預算正在審核,害怕被誤解,所以才拖延。此外,他也認爲原子能委員會可以同意延期檢修,所以才未事先規畫,事到臨頭,所以手忙腳亂。
這次的史無前例的大規模限電,導因於1993年11月24日,原子能委員會基於安全考慮,限訂核二廠一號機第一低壓汽機轉子必須在7月2日前,停機接受原能會核能管制處的裂縫檢查,但是台電到六月底仍一直希望能夠延緩。
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需要您做後盾!
點此支持《新新聞》,與我們攜手檢視公共政策、監督政府,守護台灣民主自由進步價值。
7月1日下午,原能會維持原議的最後判決到達台電,而台電在當時的總發電量已是捉襟見肘,又要加上發電量占總發電量5%的核二廠一號機因停機而不能發電,手足無措的台電便作出了限電的決定。 (相關報導: 政策搖擺2》六都就有三都不及格 電動機車推廣各縣市步調不一,減少移動污染源待加把勁 | 更多文章 )
7月4日的限電,在規畫和程序都不完備的情況下,馬上造成社會的衝擊,不僅民眾搞不淸楚限電的原因和時間,連台電員工也是一頭霧水;4日下午4點經濟部的記者會,更引發適法性的爭議。各方的質疑接踵而至,台電頻頻解釋,各方仍然問號連連──不但擁核還是反核的立委都質疑著限電時機;媒體也搞不淸爲什麼在電力最吃緊的7月要大修電廠;而關心自家限電時刻的民眾,還是不淸楚何時限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