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荒腔走板迎新年,蔡英文蘇貞昌累了嗎?

總統蔡英文發表「2023新年談話」,表示平抑物價也是全民共享,讓力主還稅於民的民進黨人都大失所望。(柯承惠攝)

所謂新年新希望,不過,蔡英文總統在民進黨九合一敗選後,迎來第一個「炮仗」,却是自己人衝著她「不發現金」的「艱難決定」不表認同。蔡英文的決定並沒有錯,錯的是她召開國安高層會議,給了錯誤的期待,又在元旦講話收回這個希望。

蔡英文在歲末的最後一周,連續召開兩次國安高層會議,頻率之高遠超過過去的六年半,第一次會議重點在役男役期延長為一年,各方爭議猶未止歇,但終究屬三軍統帥職權,且再有不同意見,總不能堂而皇之反對「保家衛國」之策;她又在歲末最後一天舉行第二會議,以全球經濟形勢險峻,涵蓋政府因應的七大措施:從居住正義、交通補貼、照顧弱勢、傳產轉型、照顧農漁、加速觀光、到穩定物價,無一不是行政院主管的政策,是否符合「國安高層會議」應該討論的議題,大有商榷餘地。

以國安會議「抓政」,為攬權還是不滿閣揆?

如果國安高層會議將成為蔡英文所餘有限任期的「例行會議」,則蔡英文已經顯露她從過去「以黨領(輔)政」的治理模式,轉而為透過國安會議「抓政」,設若她的題目老是圍繞在原本屬於各部會權責事務,無可避免落入總統攬權之譏,攬權得當,是總統英明,攬權却徒惹爭議,那麼她既改變不了跛腳事實,只會加速她民調下滑速度;如果她是企圖以此為敗選內閣扭轉頹勢,那她可能讓敗選堅不總辭的蘇內閣雪上加霜。

就以「超徵四千八百億」是否「還稅於民」為例,蔡政府第一錯,是把「超徵」誤解為「政績」,政府連年超徵說明財政紀律差到連稅收預估都連年失去準頭,特別是在連年舉債的情況下,形同以「財政幻術」美化國家債務巨額積累的黑洞;因為政府刻意扭曲,竟讓民意相信「超徵」是稅收賸餘,是「多徵的稅」,才有第二錯─讓民眾、甚至民進黨人都認為「還稅於民」是最合理的安排。

蔡英文的第三錯是既花了三個小時舉行國安會議,却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不在第一時間明確說明政府意圖,却還留一線希望強調「會適時研議與全民共享的可行方案」,不論是N倍券、現金發放、甚至退稅,當然都屬於「全民共享」,對民眾而言,後兩者都是最快最直接也最方便的方案;自然忽略蔡英文的規畫是分配給地方七百億,一千億用於撥補勞健保的財務缺口(虧損),及挹注台電,一千億投注「加強韌性經濟方案」,至於方案是什麼?不得而知,等於留給行政院一個小金庫,說法是因應全球通膨及國際經濟挑戰的衝擊,但實際執行時肯定彈性無比大。

平抑物價是不是全民共享?都不該總統指示

蔡英文的第四錯是,國安會議給了國人期待,不到二十四小時,她立刻在元旦講話是表示,「近來有人主張要皆大歡喜,將這筆錢平均分給每一個人,但在全球經濟高度不確定的此刻,作為負責任的政府,我們必須要未雨綢繆,把寶貴的資源,優先協助高風險的國人與產業,來維持國家因應危機的韌性。」這句話並未明確否定「還稅於民」的可能,她說,「這個決定不容易,但為了國家必須這樣做,請國人能夠理解並且支持。」這段話,在國安會議結束後的新聞稿上早就該明確表達。 (相關報導: 夏珍專欄:黑金未除傲慢不減,平行時空裡的民進黨 更多文章

蔡英文總統在2022年的最後一天召開國安高層會議。(總統府官網)
蔡英文總統在2022年的最後一天召開國安高層會議。(總統府官網)

蔡英文的錯不在打臉自己,也不在政策「急轉彎」,嚴格來說,政策其實並沒有轉彎,錯在她的迂迴婉轉,更重要的,國家財政稅收與資源分配,不是總統由上而下「指示」,而是行政院各部會由下而上經過縝密的評估規畫後,若涉及五院資源分配,或各部會重點政策配置有歧見,再提出國安會議討論,不是讓總統就著一份幕僚文稿宣讀完畢,再自己對媒體澄清「會議沒有具體討論發放消費券或發放現金,也沒有具體討論時程」,三個小時會議,什麼方案都沒有,只落得總統一句「從源頭平抑物價」也是「全民共享」,這個認知真的距離民意太遠,而且,現實是政府平抑物價的手段和作用實在太低,就拿行政院成立的物價穩定小組為例,去年只開過兩次會,連蛋價都搞不定,談什麼「全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