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28日晚間11點41分左右發射一枚彈道飛彈,落入日本專屬經濟海域,日韓也立刻召開國家安全會議討論對策。北韓官媒《朝鮮中央社》29日宣布,這枚飛彈確實是先前試射成功的「火星-14」洲際彈道飛彈。多位美國專家則推斷,這次飛彈若採正常角度發射,射程可能上看一萬公里,亦即金正恩已有能力攻擊阿拉斯加與夏威夷以外的的「下48州」,包括紐約、洛杉磯、芝加哥都已在射程之內。
朝中社29日稱,金正恩27日就簽署了第二次洲際彈道飛彈的試射命令,並於28日親臨現場指導試射。本次試射在北韓西北部地區進行,最大飛行高度為3724.9公里,飛行距離為998公里,飛行時長47分12秒,最終準確命中公海上的目標水域。金正恩表示,本次試射再次驗證了洲際彈道飛彈體系的可靠性,展現了北韓具備在任何地點和任意時間發射洲際彈道飛彈的能力,清楚證明了「美國本土全境都在朝鮮的射程以內」。


在北韓28日發射飛彈後,曾在美國國防部擔任顧問的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軍事專家艾勒曼(Michael Elleman)也在《38 North》發表文章,分析這次試射飛彈的真正射程。艾勒曼稱,北韓7月4日試射的首枚「火星-14」(Hwasong-14)最大高度只有2800公里左右,要是採正常角度發射,射程將可遠達7500公里左右,要是搭載650公斤以下的彈頭,打到美國西岸不是問題(北韓距離美國西岸大約8000公里)。


關注全球問題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的主席萊特(David Wright)認為,如果28日試射的「火星-14」採正常角度發射,包括洛杉磯、紐約、芝加哥、波士頓等美國主要城市,都已經在北韓飛彈的射程範圍之內。不過萊特也強調,北韓飛彈的實際射程仍要看攜帶彈頭的重量,彈頭越重,有效射程也就相對越短。 (相關報導: 一個月內試射兩枚ICBM改變了什麼?文在寅指示部署所有薩德發射車 | 更多文章 )

不過艾勒曼認為,7月4日的「火星-14」顯然是一枚植基於「火星-12」的測試版本。至於7月28日的第二枚「火星-14」,艾勒曼使用日韓第一時間報導的「最大高度3000公里」估算,認為該枚飛彈的推進能力顯然有所增強,射程可能也已達到九千至一萬公里,北韓確實在打造能夠打擊美國大陸本土的遠程武器。不過艾勒曼也認為,北韓的洲際彈道飛彈技術並非已經到位,他們還需要更多的試射來評估與修正「火星-14」的問題及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