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當爸爸就別找藉口!她用育兒經驗親身說明:照顧小孩就是夫妻的事,沒有誰幫忙誰

段慧琳專訪。(圖/BabyHome提供)

熱愛旅行、寫作、攝影、戶外活動,除了是外景節目主持人,也是寫過數本旅遊書籍的作家,以「動靜皆宜、文武雙全」來形容段慧琳一點也不為過;自從2016年秋天女兒「小松果」出生之後,更多了「媽媽」這個身分,段慧琳在全心全力照顧小松果的同時,也堅持自己的夢想不能因此而停滯,於是完成了一件顛覆傳統觀念的創舉。

段慧琳專訪(圖/BabyHome提供)
(圖/BabyHome提供)

「我的個性愛好自由,喜歡旅行、嘗試新鮮的事物,而從懷孕開始,我就意識到好像要被小孩束縛住了,不過這也是一種成長。」段慧琳表示,曾經因為這樣的改變而感到鬱悶,覺得自由的靈魂被壓抑了,然而成為媽媽至今已逾七個月,有了不同的感受。

「這樣的變化促使我去重新規劃生活、更懂得善用零碎的時間;只要我能預先做好安排,就可以給自己很長的獨處時間,那麼就算有了小孩,我還是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同時,段慧琳也表示很感謝公婆幫忙照顧小松果,讓她與尼克的生活更有彈性,可獲得適當的休息,從事自己的興趣,以及工作時得以無後顧之憂。

段慧琳專訪(圖/段慧琳臉書)
(圖/段慧琳臉書)

媽媽放寬心,不需用高標準要求長輩

但是長輩育兒,難免有比較傳統的觀念及方法,往往容易造成兩代之間的衝突。段慧琳說:「我們這個世代因為資訊充沛,醫學、科學研究也愈來愈多,就比較會用科學方式來育兒;但是長輩憑的是經驗,不見得是醫生的想法,或是育兒研究給予的建議,跟我們就會有落差。」

以餵奶這件事為例,段慧琳表示小松果是個吸收特別好的孩子,有一段時間成長曲線超過100%,她認為小松果畢竟是女生,就比較想要控制食量,不希望她以後變得很大隻;但公婆的想法是「寶寶胖胖的比較可愛啊」、「她在叫就是她吃不飽啊」,就會一味地餵她喝奶。

「我承認剛開始我有點生氣,但是後來我告訴自己,長輩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不管他們用什麼方式帶小孩,都是因為愛這個小孩,他們才這麼做。我這樣想之後,就覺得很多事情都釋懷了。」段慧琳認為,遇到這種情形,媽媽自己要放寬心,不需要用很高的標準去要求長輩;想想這樣的育兒方式也不會對寶寶的健康有不良影響,更不會造成個性上的偏差,看到小松果每天都是笑瞇瞇的,她明白公婆都是在用全部的愛在照顧她,這些小事就不用去掛懷了。

「反正我和先生的活動量這麼大,等到她長大,我們再一起運動就好啦!」

照顧小孩是兩個人的事

「在台灣普遍的狀況,是媽媽照顧小孩多一點,但我覺得照顧小孩是兩個人的事,不是誰幫忙誰做什麼。」關於夫妻分工,段慧琳表示,不同於大部分家庭的工作型態,自己是週休二日的節目主持人,而尼克擔任高山嚮導,主要工作時間為週末假日,因此負責日常育兒工作的是尼克。

段慧琳專訪(圖/BabyHome提供)
(圖/BabyHome提供)

「爸爸帶小孩有不一樣的視角。」談到爸爸育兒,段慧琳認為:「媽媽太容易緊張了,一方面是天生的母性,另外一方面是生完小孩之後,我覺得也是荷爾蒙作祟,所以有很多事情會變得很緊張,但是爸爸就會比較放鬆。」 (相關報導: 女人年過35生孩子多難?孕期躺半年、幼女先天心臟病,女主播道出試管嬰兒辛酸路 更多文章

或許因為尼克是主要照顧者,而且常常處在慢條斯理的淡定狀態,段慧琳表示小松果和尼克在一起的時候,比和她在一起還要穩定、怡然自得。她以對寶寶哭叫的反應為例,媽媽通常會立刻去關心狀況,尼克則是會等寶寶喊叫一陣子之後再去查看,這點令她感到很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