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沈榮欽專欄:加拿大版《台灣關係法》一讀過關!16年打造加台關係里程碑的秘辛

6月17日加拿大國會一讀通過由保守黨議員庫柏領銜提案的《加台關係框架法》。(取自維基百科,攝影/Leafsfan67.CC BY-SA 4.0)

6月17日加拿大國會開始審議由保守黨議員庫柏(Michael Cooper)領銜提案的《加台關係框架法》(Canada-Taiwan Relations Framework Act),該法案旨在立法強化加拿大與台灣的經濟、貿易、文化與法律關係。

庫珀強調,台灣是加拿大第13大貿易夥伴,是加拿大在亞洲的第5大貿易夥伴,每年有80億美元的雙邊貿易。加拿大近20萬名台灣人以及台灣約6萬名加拿大人構成強大的民間聯繫。台灣是世界第4大加拿大人的家園,而且加台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包括對多元化、人權、法治和民主的承諾。本項法案對台灣在世界舞台上的全球問題、倡議和夥伴關係等一系列問題上發揮了重要和積極的作用。

該法案一讀時獲得國會全院鼓掌通過,這背後反映了長達16年改變的努力。

阿扁同鄉陳東壁兩岸都禮遇

台灣前駐加拿大代表陳東璧。(翻拍自YouTube)
法律學者陳東璧曾受北京禮遇,擔任台灣前駐加拿大代表後促成加國國會動台灣相關立法。(翻拍自YouTube)

陳東璧在加拿大政府資助下,領導加國專家協助中國國務院法制局從事經濟法改革,後來更以加國法學者的身份獲中國提名任命為「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直到出任台灣駐加拿大代表為止。

公元2000年陳水扁接任李登輝成為中華民國第10任總統,完成史上罕見的威權國家政權和平移轉。面對中國在國際上對台灣國際地位的打壓,陳水扁亟思各種突破之道。2001年,陳水扁找來同鄉並同為台南一中與台大法律系校友的陳東璧,出任台灣駐加拿大代表。

陳東璧在耶魯大學取得法律博士學位,因為為文探討台灣國際法地位成為蔣家政權的黑名單,後來就在加拿大阿爾伯塔(Alberta)大學與皇后(Queen’s)大學任教,不僅與加國學界關係良好,也和中國政府保持良好關係。因為陳東璧專研中國與兩岸關係法律,於1986至1991年間在加拿大政府資助下,領導加國專家協助中國國務院法制局從事經濟法改革,後來更以加國法學者的身份,連續於1994年迄2000年,獲中國提名任命為「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直到出任台灣駐加拿大代表為止。

自毛澤東於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驅逐了包括加拿大在內的多數外國人,加國承認中華民國政府,但是對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並無太多好感,一開始就研究聯合國雙重承認的可能。不過後來因為韓戰爆發,加拿大參戰,與中國關係降至冰點,直到1958年中國開始向加拿大進口小麥,雙方才恢復往來。

之後毛澤東發動「大躍進」,餓死數千萬人,中國亟需糧食,開始大量自加國進口小麥,此後雙方經貿關係不斷強化,由經貿進展到政治對話。 (相關報導: 「與台灣關係不應受制於中共」 加拿大議員提案要讓我國代表處正名 更多文章

老杜魯道是「一中政策」始作俑者

皮耶.杜魯道(右)是第一位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加拿大領導人。(美聯社)
老杜魯道(右)推動加中建交,也是「一個中國政策」始作俑者。(美聯社)

老杜魯道與中方商議建交時,最後採用所謂「既不背書也不挑戰」中方「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立場。這個「加拿大模式」成為西方各國與中國建交的基調,也就是「一中政策」。

越戰爆發後,加拿大雖然並未參戰,但是較支持美國一方,不過因為中國政府在背後支持北越,因此也增加了渥太華與北京的政治對話,最終導致加拿大總理老杜魯道(Pierre Trudeau,現任總理Justin Trudeau的父親)決定與中國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