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找工作時非常看重薪資,但有些公司在徵才時打著高薪資的幌子,誘導人們前去應徵,而且在面試過程中仍然對薪資加以修飾,矇騙參加面試的人。
有一個會計師辭職在家幾個月,眼看手裡沒有存款了,急忙在網路上投簡歷,天天參加面試。他想要面試財務總監或者經理。他在面試時總是先問底薪,然後再問一個月或一年能夠拿多少薪資。
經過朋友介紹,他又去參加一個面試,老闆承諾試用期是7,000元(編按:本文貨幣單位為人民幣),試用期過後是8,000元,一年收入可以達到12萬元甚至15萬元。但是當工作一個月之後,一看到薪資單,他就傻眼了。因為薪資單上顯示底薪為1,500元。試用期7,000元都是做其他的工作,比如全勤、加班等。這樣一來,勞保基數、退休金基數、年終獎金什麼的都會很少,請假扣的錢也很多。他與老闆協商無果後,果斷辭職回家了。
我的朋友小許也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身處大城市,想要求得一份穩定的工作,薪資還得不能低於自己租房、吃飯的錢。身處茫茫的大都市,他找了好幾天都無果,最後終於在一家公司的求才公告上看到這樣的訊息:招××××,包吃住,薪資保證底薪3,500元+業績獎金。當他打電話詢問時,得知第一個月沒有基本薪資,只有業績薪資。他猶豫了片刻,還是決定去那裡工作了。因為想要找一個提供住宿的公司太不容易了。他對我說,在這之前,面試的公司大多數是不提供住宿的,而底薪只有2,500元,這讓他著實為難。

不過,等到第一個月發薪水的時候,公司的人告訴他:你這個月賺到1,750元。我跟你說一下,我們這邊規定,業績薪資需要達到2,500元的水準,才能拿到基本薪資,如果沒有達到,差多少,我們就會從基本薪資裡扣。希望你下個月爭取努力賺到2,500元。
他在心裡思索了一會兒,算了一筆帳:基本薪資3,500元,如果下個月達不到2,500元,就從3,500元裡扣除,這個月只拿到了1,750元,就算沒有進步,下個月還能拿到3500-(2500-1750)+1750=4,500元。這也不少啊!以後做得越多,效率越高,賺得也就越多了。不錯!
可是,讓他失望的是,等到第二次發薪水的時候,公司的人告訴他:底薪是1,000元,你這個月只完成了1,800元,不到2,500元,按理說,該扣你錢,不過你是剛來,可能對公司的業務還不太熟悉,就不扣錢了,希望你盡快適應。
可惜的是,小許並沒有像上個例子中的人那樣果斷離開,而是仍然在那裡提高效率,爭取拿到更高的業績薪資。
在這裡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應徵過程中談到薪酬的時候,一定要清楚的了解自己未來薪酬的組成部分,而不要被廣告上的數字所吸引。
有一家製衣廠貼出徵人廣告:招一般工人,月入4,500至5,000元,一週5天,每天8小時,雙休。看到這樣的資訊,我就嘗試著打電話過去詢問。詢問之後我很無奈,原來,底薪根本不是4,500至5,000元,而是1,300元,4,500元裡面有2,500元是加班費。大家想一下,這得加多少班啊!如果你想賺得多的話,恐怕只得在國定節假日也加班了。
其實,要想避免遭遇應徵中的數字陷阱,首先要看一下自己想要從事的行業特點。因為並不是每個行業都能一開始就獲得高薪的。比如,每月5,000元徵求一名高階程式設計師是很平常的,但要是用這個薪資徵求一名圖書編輯或者普通文書人員,那薪資數目就會讓人生疑了。
作者介紹|李凱
數學與應用數學系,高級軟體工程師,擔任過數據分析師、專案經理等職務。主要從事大數據環境下的商業數據分析,設計酒店、金融證券、建築和行動通訊等多個行業。 (相關報導: 職場之路不順利?補學歷、添經歷、不如立馬改履歷! | 更多文章 )
本文部分內容取材自清文華泉《假精確時代:大數據的合法詐騙,讓你上鉤還服服貼貼》(原標題:徵才廣告有隱情,虛假薪資誘人心弦)責任編輯/焦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