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民爆個掛,公司就大虧!6種老闆超有感的壓力,每天都過得心驚膽戰

6種社會現象施加壓力,讓老闆過得心驚膽戰。(取自pixabay)

根據資誠全球危機中心,針對 43 國、25 個產業、2,084 位企業高階主管的調查,69% 受訪者表示在過去五年內曾經歷至少一次的危機;高達 95% 企業高階主管預期,未來至少會經歷一次危機。

許多高階主管大概都有類似的經驗。半夜十二點多接到來自工廠的通知,表示突然發生火災;一大早公關同仁告知,媒體想要問昨天 PTT 爆料員工過勞事件是否屬實;來自美國總部的電郵,告訴台灣分公司負責人要結束台灣的據點。

這每一個事件都讓主管腎上腺素飆升、腦袋呈現許多畫面、心情也起起伏伏。這就是危機管理的現場,比起以前任何時候發生的原因更為複雜,速度更快,也更為頻繁。

究竟企業所面對的經營環境產生了哪些變化,讓危機無所不在?我在危機管理現場看到下列幾個現象:

現象一:資訊無國界,全球就是在地

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讓全球資訊可以即時發生在世界每一個角落,完全沒有時差。今天在美國發生的危機,一段網路影片、一則推特文字,再加上網路媒體即時的報導,很快地就可以延燒至全世界。

2017 年 4 月 9 日,一架從芝加哥飛往路易維爾的聯合航空班機,面臨飛機滿載的情況。由於所有客人都上了飛機,但又必須送聯航 4 名員工至路易維爾,因此聯航提供自願離席乘客極佳的代金券,和酒店住宿補助。

在持續加碼補助之後,沒有乘客願意離開。於是聯航依照慣例,隨機抽選出 4 名乘客。這當中 69 歲美籍華裔越南人乘客杜成德醫生,稱次日須出診拒絕離席,航班機組便通知機場的芝加哥航空警察上機處理。於是爆發了此起全球知名的危機事件。

在過程中,航警使用暴力拖拽的方式,讓乘客頭部受傷,立即被同機旅客拍下並上傳至網路,引起廣泛的討論與抨擊,吸引超過千萬人次觀看。當然,後續聯合航空處理的不周延,最高主管對內與對外發言的不一致,也讓危機之火越燒越烈。

這起事件彰顯資訊無國界,人人都是危機現場的即時播報員,也看到社群滾動媒體報導之強大力量,讓一則美國的地方新聞變成全球新聞,使得聯合航空的危機擴散蔓延到全球,甚至引發股價下跌、民眾拒搭等後續狀況。

現象二:利益團體的積極倡議行動

依據內政部統計數字,全台有 5 萬 5 千多個登記有案的人民團體,這當中包括政治類型(如政黨、政治團體)、經濟類型(如漁會、工會等)、社會類型(如綠色和平組織、主婦聯盟、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等)。

利益團體之所以存在,主要是擁有相同利益的一群人,希望透過有策略、系統與步驟的行動,向政府、社會或企業提出所主張的訴求,以爭取團體及其成員利益,如離岸風電的漁民補貼,或者公眾利益,如抗爭養雞場設立,甚至影響制定公共政策,如藻礁公投。 (相關報導: 才剛創業就秒被客訴!一篇文看美律創辦人如何化解危機,靠一方法業績倍增 更多文章

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之下,利益團體固然對社會有正面的影響力,但對企業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面對突如其來的抗議行動,倘若企業平常缺乏與利益團體打交道的經驗,不知道如何妥善地對話,或者採取具體的解決方案,極有可能讓議題變危機。最嚴重的狀況有可能引發社會大眾的負面觀感,讓企業的聲譽受損,甚至原定的行動計畫,例如投資、設廠等也無法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