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籬笆的春天展新局 高雄眷村以住代護逾500人搶64戶

高雄市文化局為解決眷村文化保存問題,推出「以住代護計畫」,吸引約3千人次看屋、超過500人投件申請。(圖/高雄市文化局提供)

高雄市文化局為解決眷村文化保存問題,推出「以住代護計畫」累計至今已開放五次供民眾申請,計畫範圍從鳳山黃埔新村擴大到左營建業新村,此次釋出黃埔28戶及建業36戶,合計共64戶,以「全民修屋」為訴求,吸引約3千人次看屋、超過500人投件申請,歷經初審、複審、再複審累計超過50小時的三階段馬拉松式審查,19日審查結果出爐。

「以住代護人才基地計畫」在鳳山黃埔新村已推行四梯次共44戶入住者,在此次公布媒合名單後,黃埔新村以住代護規模達到72戶,釋放戶數約佔全部眷舍的1/4。建業則有36戶入住,未來文化局將持續向國防部代管騰空眷舍,讓對老屋有熱情、喜愛眷村文化的民眾有機會參與。此次的全民修屋為過去人才基地的升級版,眷舍由原本文化局修繕完畢後交屋改為民眾自行修繕,居住時間由三年延長至五年,補助金額由20萬元提升至上限100萬元。因競爭激烈,錄取率不到10%,為求審慎,此次將審查方式從兩階段改為三階段,其中複審透過問答題形式,請民眾補充有關居住、修繕經費、技術等三個相關問題,再複審則由申請者與評審委員面對面互動對談瞭解申請者未來使用規劃。

各行各業的投件者,齊力打造眷村新氣象

左營建業新村第一次開放申請,投件者來自各行各業,較為引人注目的身分有:現役軍官、原住戶、建築師、藝術家及攝影師等。其中海軍司令部副司令潘進隆中將也加入申請行列。

左營建業新村第一次開放申請,投件者來自各行各業。(圖/高雄市文化局提供)
左營建業新村第一次開放申請,投件者來自各行各業。(圖/高雄市文化局提供)

海軍司令部副司令潘進隆向評審委員表示,一開放海軍的建業新村,立即以行動支持保存眷村文化。以個人經濟條件及40年軍旅生涯,足以勝任眷村老屋修繕工作,申請以住代護希望以身作則,為眷村保存盡一己之力,也期待能藉此作為軍方與文化保存行政單位溝通的橋梁。

以住代護政策並未限制申請資格,歡迎原眷戶或其他眷村之眷戶來投件。此次在建業新村來了一位眷村第三代-陳曉瑞,因外祖父林鴻炳為海軍中將,過去住在明德新村30號,看見外祖父用心的照料眷舍直到離開,如今有機會申請建業新村希望透過以住代護重現當年的生活空間,也將運用空間作為經營服飾設計的工作室。

眷村中大家熟悉的畫面:紅磚牆、平房、庭院,清幽的氛圍讓不少藝術家及攝影師青睞,未來可在此地激發出獨特的創意。全民修屋計畫須民眾自行修繕房屋,因此吸引許多建築相關背景的專業人士,不只是對眷村浪漫的想像,面對老舊房屋實際的修繕也具有豐富的知識與經驗,在維護整體景觀上也可以提供鄰里間房屋修繕的專業諮詢。 (相關報導: 國防部眷村改建案紛爭未解 監委自請調查 更多文章

眷村中大家熟悉的畫面,紅磚牆、平房、庭院,清幽的氛圍讓不少藝術家及攝影師青睞。(圖/高雄市文化局提供)
眷村中大家熟悉的畫面,紅磚牆、平房、庭院,清幽的氛圍讓不少藝術家及攝影師青睞。(圖/高雄市文化局提供)

眷村因住而活,新型態眷村的人才基地

高雄市副市長史哲表示,眷村是因住而生,我們也期待眷村可以因住而活。他欣見以住代護掀起一股人才移民熱潮,讓來自社會各領域的頂尖人才,從不同角度既傳承又創新地打造眷村生活。未來左營建業新村、鳳山黃埔新村將有超過100戶眷戶,以實際行動支持及守護眷村文化保存政策,入住者別具特色的愛屋計畫,將形塑新型態眷村的人才基地,為整體眷村文化保存歷史寫下新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