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地區60歲彭先生及56歲郭女士在健檢時,經由電腦斷層分別發現單側及雙側肺部有疑似癌化病灶。彭、郭兩人經轉診至台大新竹分院,院方組成「跨專科精準肺癌治療團隊」,以支氣管鏡合併電腦斷層定位的創新方式,針對多發性小型肺部腫瘤進行不同部位之肺分葉切除,兩人經手術治療後成功保有大部分的肺功能,院方18日特別為彭、郭兩人準備蛋糕慶祝重生,病患也致贈花束,感謝醫療團隊的盡心醫治,氣氛溫馨感人。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今日召開「導航支氣管定位胸腔鏡手術成果發表」記者會,介紹由胸腔內科、胸腔外科、影像醫學科組成「跨專科精準肺癌治療團隊」,以支氣管鏡合併電腦斷層定位的創新方式,針對多發性小型肺部腫瘤進行不同部位之肺分葉切除,這項技術在國內胸腔手術堪稱是新挑戰。
內科部主任柯政昌表示,由於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日漸普及,越來越多的肺癌得以早期發現,同時醫療技術的進步,胸腔鏡手術也愈趨精準,除了要「開得乾淨」外,還要儘可能「保留最多的肺功能」。
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楊順貿表示,要做到精確的肺分葉切除並不容易,若是切除範圍不夠,恐有復發之虞;而切除範圍太大,又會使剩餘肺部無法發揮正常功能。因此,台大新竹分院組成跨專科團隊為病人進行創新醫療技術的「導航支氣管定位胸腔鏡肺分葉切除術」。
該切掉的就切掉,該保留的就保留
楊順貿說,專科團隊先合作完成精準的術前定位,外科醫師就能按圖索驥,該切掉的就切掉,該保留的就保留。病人在手術當天即由胸腔內科及影像醫學科分別完成「虛擬支氣管導航定位」及「電腦斷層導引定位」,精準定位肺分葉切除範圍及腫瘤位置,定位完成後,立即由胸腔外科進行手術,整個過程像是一場完美的接力賽。
胸腔內科醫師林敬凱也表示,透過術前支氣管鏡定位,猶如在病人的肺部畫上精確的導航地圖,讓病灶無所遁形,同時藉由適度的鎮靜藥物,病人在支氣管鏡定位過程中也不會感覺到不舒服。

副院長楊宏智表示,目前該院所發展的虛擬支氣管鏡導航定位手術至今已完成14例個案,病人術後均恢復良好,並保有大部分的肺功能。為了精進這項技術,胸腔外科主任柯煥章更帶領外科團隊前往日本東京大學,與此技術的開創者佐藤雅昭醫師進行交流。 (相關報導: 記憶力突然退化,只是老了或太累嗎?他就醫緊急送進開刀房,才發現事情嚴重啦! | 更多文章 )
柯煥章表示,同樣是小於兩公分的腫瘤,日本醫師願意多花一倍的時間來提升準確度及細膩度,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透過此次赴日取經,感受職人精神,醫療團隊也用心提升技術,期待能為桃竹苗地區的民眾帶來更加精準的醫療技術。